村长清楚我们的来意后,便开始跟我们讲起了那户人家的事情。
村长说他们这里叫李家村,也就二十几户人,他说我今天要去的那户人家,在两年前死了一对父子,当时父亲三十出头,小孩才三岁大。
听李村长说这家男青年是个外姓,大概六、七年前带着一个女青年一起搬进村来的,说是要远离城市的喧嚣,一起过田园里的清贫生活,就找到村里的村长,也就是他。
当时村子里在修路,还差一些就要完全修通了,但是没想到已经超出了资金预算,村委会的钱和从镇上拨来的钱都已经用光了,李村长正为这件事情犯愁,这时男青年找到李村长,说想住进这村子里,李村长当时是拒绝的。因为觉得这个年轻人无缘无故要住进他们村,怕是有什么不光明的事。
但男青年说他进村时看到了村口修建到多半的水泥路,而且问了路上的村民得知他们没有了钱款去修路,只能暂时搁置。他就跟李村长表示说自己可以帮村子里付这笔钱,不过要答应并安排他们住进这个村子。
李村长觉得这是造福村民的事情,而且村子里也有几件空着的老房子没人住,村民们肯定也都乐意这么做的。
不过村长也是半信半疑,当男青年转了一笔钱款到村里户头后,李村长才舒展眉头。之后马上组织村干部开会,一起来商量安排他们住进了村里的事。大家听说男青年肯帮李家村出钱修路,都觉得腾出间老房子给他也无可厚非,毕竟山村里的房子又不值钱,经过几间挑选,大伙也确定下了给男青年的房子。
那老房子原先是李村长侄子的,他侄子刚成年就没了爹妈,自己一个人在家又闲不住,就和一群同乡去了外地打工,就没回来过了。之后李村长联系他侄子,得知他侄子已经在外地娶了媳妇安了家不回来了,李村长就把这房子安排给了那小俩口。
这两全其美的事情让李村长高兴了有一阵子,李村长也满是欣慰得说这男青年对李家村是有很大的贡献的,造路修桥积的德可是会上族谱百世流传的。
说到修路搭桥的时候,李村长的话匣子开了,跑火车似得说了一大堆他组织修路的事,好像很久没人听他唠嗑了一样。
不过,很快像是被人泼了冷水一样,脸色渐渐得沉了下来,眉头也微微皱上了,他叹了口气,抽了口自家种的烟草,可能抽太大口了,李村长咳了几声,兑了口茶水后说:“这人呐就是犯贱,乡野生活过腻了的人,就想去外面看看。而喧嚣城市过厌了的人,又向往闲逸的田间生活。”
李村长继续跟我们说着那父子的事。他说起初小俩口的日子还是很美好的,他们把闲置多年的老房子给重新布置了一番,将屋里屋外整理的干干净净,然后小俩口还想要在这里结婚。俩口子还挺讨巧,他们说服了村里的三姑六婆、老叔老丈帮他们置办婚房和酒宴,请了全村人来参加他们的婚礼,还找了李村长和村里最高辈分的长者做证婚人,给他们举行了婚礼。
那天也得到了全村人的祝福,村里都是些老人和小孩,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许久没有发生这样的热闹事了,那天也成了全村人往后几年的谈资,聚在一起时常会聊起那天婚礼的事。
之后就一直在村子生活了一段时间,起初小俩口在村子里都是去各户村民家里去买粮食吃,之后男青年觉得这不是办法,就想找李村长要点地来种点番薯粗粮什么的,李村长见男青年是个实诚人,就跟村民们商量以后,把后山的两亩荒地给了他,然后找了几个村干部和村民一起帮他开了荒,还从山溪里引了水到他的地里。
男青年对大伙很是感谢,连连跟帮他的村民们道谢,去镇上买了好酒好菜请大家一顿好吃好喝。
此后男青年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料理着后山的那块粮食地,时常还向李村长他们讨教种植技巧。而女青年也在自家的院子里养了一群鸡鸭鹅苗,在院门口还种了两棵柚子树。
安生日子过了两年,女青年怀孕了,这原本是件喜事,可没想到这却破坏了他们辛苦经营起来的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