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途风流传>穿越历史>八字奇缘 > 第六十章二 毛学艺有一年 易经八字都学全
    什么是‘德’?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天地形成,物种自立,细微的德行惟一的从化于道,无道无德;没有生命何来德行。德是典型化后求完全的标准;枉法后求直正的标准;水洼地求满盈的标准;敝帚处求自新的标准;缺少时求得到的标准;多余了求分予的标准。你怎么说世上无道德呢?德从化于道,道发于自然啊。

    《道德经》自面世以来,对古代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巨大的影响,中国人宽广博大的胸怀、大度能忍、能屈能伸的思想就是来源于道德经。这种思想形成后,使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域笼罩在无形的熔炉之中,无论什么样的文化思想,只要你进了这一区域,必至自灭或失去原有本色,无论你是多么完整完固的文化思想,只要你进入这一区域,必然熔化在这个大熔炉中,即使原有的思想得以保留,但被烧灼后的痕迹随处可见。

    自汉代之后,古代中原无数次受外来民族的侵略占领,但是这个优秀的民族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如熔炉一般熔化掉外来入侵者,使其丧失掉自有的思想与本色,从化于汉民族的本土思想,归根原因是由于《道德经》天人合一、万法归宗宽广博大的思想所致。为什么佛教自进入中原后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道教的影响,并从化于道教,就是这个原因。今天的人们当你走入佛教殿堂时,你跪拜的是佛祖,其实你心里敬仰的是天地,或出来又入了道观;为什么?原因很简单,‘道’发于自然,崇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濡弱谦下、空虚不毁,万物归一。这就是本质的原因。

    时至今日,当我们读《道德经》时,我们会在无形中感觉到一个宏大的气场笼罩在自己周围,这个气场来自于天人合一的源泉思想。道,来自于那里?人,来自于那里?道,生命之神,来自于浩瀚的宇宙,人自道生,德化以衡,尊重人类的自然本性,才是《道德经》的实质所在。

    正是《道德经》尊重人类的自然本性的思想,天人合一思想,使华夏民族牢记为什么万法归宗,万物归一,使外来思想无法灼痛华夏民族的神经。从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亲眼亲历,世界上无论你多么顽固的思想教派,只要进中土就变味,变异了,并逐渐在本土化,佛教不用说了,基督教进中土时间不长,但是当你了解了中国民间的信教徒时,你会发现总有一股乡土味加杂在其中,即使伊斯兰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也不完全是原有的味觉了。

    原因很简单,潜移默化的道家本土思想其实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源思想,单就五行制衡论而言,五行制衡制将是人类最终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道德经》中有些鲜明地理论观点还是有被世人曲解的地方。”

    这时老道言止,却听寡妇婶子言道:“听乾道所言受益非浅,但我有几事不明,想与真人探讨?”

    “坤妹请言。”

    “圣人之言深奥,你我俗人不足言;我只问世俗之‘富贵’何言?”

    “圣训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这是道家万法归一思想的源泉,也是古代贵贱思想的发源地。

    宇宙开始于一,现在科学推论,宇宙大爆炸于150亿年前,地球生成于四十亿年前,万物发于一,一而分,万物成,天地分。宇宙得一以达清白分明,大地得一以达宁静自然,鬼神得一以达灵魂聚集,生命之泉得一以达浩瀚盈海,万千物种得一而生机勃勃,王候们得一以达天下正大光明。所以在世界产生后的现实运行中,天无一清白分明的世界恐将裂变,地无一宁静自然的地球恐将废止,鬼神无一灵魂恐将歇息,生命之泉无一浩瀚盈海也会枯竭,侯王们无一将至权利高层出现被践踏的可能。是故,天地神泉物王以一为本,权贵以贫贱为基层,高层以下层做基础。这就是道家天人合一万法归一世界大同的思想源泉,古代贵贱思想的源头。也是华夏人追求世界一统的思想源泉,那么拿什么来拯救世界,只有用万法归一,天人合一的思想来教化众人,世界终归一体,人类终归合一,世界大而一同。

    故天师又言:‘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所以侯王们自称孤家,寡人,不孕,其不是自贱其本身吗?不是的,是侯王们追求过多权利与荣誉,最终将一点权利荣誉也得不到,所以自贱身份,其实他们是不愿做无光的玉,寂寞的石头的。

    这就是古代中国道家的思想源泉,读《道德经》可以看到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百家思想家们的思想依据。这些思想的根本来自于《周易》的阴阳理论,《道德经》更不例外,阴阳论的基点有天命论的基础,又唯物论的根基,自然富贵论也就从化于阴阳论之中,为富贵贫贱天自生成产生了理论依椐,使人们产生天命论的错觉。同时又产生人人平等的众化思想,为民本论提供了思想源泉。现在回过头来看古代中国的思想起源来自于《周易》,尊《周易》为万经之源,《道德经》为万经之首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些思想根深蒂固地烙印在中国人心中,直至今天。然而这些思想是先进的吗?可以继续发扬的吗?非也。

    古代中国的思想界自秦汉之后出现分水岭,自秦汉之后,古代中国的思想界停滞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致近两千年来没有大的发展与进步。原因是汉代上层启用了董仲舒综合百家思想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独尊儒学的思想,之后,古代思想界就不在有活力产生与发展新的先进的思想了,古代统治者也不准予有分化异于儒术思想的思想产生了,即使有思想也要打着儒学思想的旗号宣扬,这也是几千年来东方思想家出自于先秦,而西方思想家产生于公元后的根本原因,造成原本领先的东方思想最后落后干西方思想的根本原因。时至今时以致无所是从,造成捡起老的又放不下新的,最终主流思想还是依附于西方文化思想的现象,这就是中国人的悲哀。没有思想的人民从化于强权政治之下,创新思想的弱化何言进步呢?

    世俗不敢多言,我命贵贱何所依?问世事苍凉,皆因制衡无进。

    自秦汉以来,人们的思想停留在阴阳论上,而先进的五行制衡论无法前进,游离在思想理论的边缘地带,混迹于算命术的边缘学术之中,无法使人们看到其光芒。其实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五行互生互衡,世界和谐共存,没有压迫,没有贵贱,各尽其能,各自发挥自已的实际能力,五权互衡互制互约,以求社会公平,人人平等。

    西方人之所以重视人权,这么说并不等于东方人不重视人权。原因是落后于东方《周易》产生年代的西方基督教在其思想理论本基里增加了三位一体论思想。东方人的思想来源于阴阳论,二元论,即天皇、地皇,而基督教的理论体系来源于天皇、地皇、人皇思想。不要小看了多了一个‘人皇’,就是这个简单的‘人皇’二字,超越了二元论的思想,超越了臣君、父子的阴阳之界,形成了三位一体三权制衡的先进思想体制,小小的‘人皇’尊重了下层民众的权利,衡定了三权互衡的基石;形成了立体的社会基础,为人类的社会文明跨越了一大步。这也是我回答你‘富贵贫贱’何言的答案。

    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不是自贱其身吗?非也。侯王们自称孤家,其实内心欲统领天下;自贱寡人,其实内心欲朋比群臣。自贱不孕,其实内心欲得尽天下美女。这就是侯王们的自贱自身其虚伪的心态。心与实事不符是常贵们的心态,何以度衡天下,互衡可以立制。是故‘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玄德生,自然成。道生万物,物为有生命体征之物。德畜之,自然生成规律。生命自道产生,生命规律随着生存的延续自然畜养自成体系。所以世界上有生命体征的动物都存在一套自然生存的规律,这种规律来自生命自身的发展与延续需要。天道产生生命体征,规律定性生存与延续,这一切都是来自自然。是故,道就是生命之神,德就是自然法则。动物孕育出来,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养育,恩惠之,鞭策之,毒害之,覆灭之都是自然规律的一种体现。所以自然界无论何种物种,得到了食物,不自我持有,乐于奉献出来共同分享;行为了,干出了一番事情,不要自恃才高自傲;长期久视的规范不要去宰割掉。这就是玄德,玄奥的规律,也就是一种规范,自然生成的规律。

    由此可见两千年前的圣人尊重自然,其实道就是在说自然,生物自天上而来,月色下恍恍惚惚之间来到地球,孕育在水泉之中,自洞穴深处的通道流出,归流入海,形成万千有生命的物种,物种起源自成体系与规律,生命道化自然,自然形成规律,成为规范。在天为精,在地为道,在人就是德行。

    人类社会同样道法自然规律,遵循自然法则,人自天成,道生德育,遵规循律,自然形成社会,社会分工不同,人类自身能量守恒定律也会不同,而产生这些能量守恒定律的正是五行间的生克,及互斥互补产生规律自然形成强弱互补的自然法则。尊重自然法则,用五行互衡互斥最终平抑互补互斥生产出来的强弱自然现象,才是人类真正追求的完美目标,也是富贵贫贱的最终泯灭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