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萧皇后又像是想到了什么,不由笑着提醒杨广道:
“虽说朝中之事臣妾一个妇道人家不该多嘴,但如今秦昇和一众将士立下了大功,陛下当好好奖赏他们才是,莫要寒了功臣之心。”
“这个朕自然是晓得,只是……”
听到萧皇后提醒自己奖赏有功将士,杨广轻轻点了点头,随后却是忍不住面露难色。
倒不是他吝惜赏赐,而是其他将士都好说,唯独功劳最大的秦昇却是最不好封赏的。
因为秦昇已经是大隋的十二卫大将军、河南道讨捕黜陟大使、齐郡通守、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和齐国公,实在是已经封无可封了,自己总不能破了先例,封他做异姓王吧。
萧皇后似乎猜到了杨广为难的原因,当即笑着提醒他道:
“陛下不是常跟臣妾说秦昇此人除了勇武天下无双,更身负治世之才,既然如此,陛下何不再封他做三省高官。”
杨广闻言不由眼前一亮,随后便立即唤来官员拟旨,加盖好印玺之后,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中原给秦昇。
……
“制曰:朕承先祖之顾,欲强兵御辱,安定天下。秦昇转战中原,扫灭贼寇,功勋卓著,特加封其为尚书令、太尉、豫州牧、河南道大行台尚书令,钦此!”
待前来宣旨的宦官用他特有的又尖又细的腔调宣读完圣旨,秦昇一时有些哭笑不得。
除了尚书令之外,另外三个都是什么稀奇古怪的官职呀。
虽说太尉一职在汉魏时确实位高权重,执掌天下军政,但在隋朝,太尉只是一个荣誉性加官,根本没有任何实权。
至于豫州牧就更搞笑了,因为隋文帝杨坚在位时大隋实行州县两级,杨广即位之后又改州为郡,恢复郡县两级,也就是说如今大隋压根就没有所谓的豫州,那他这个豫州牧自然同样是个荣誉性加官。
还有河南道是杨广为了平定中原起义临时设置的战区,大行台尚书令始于北魏,掌辖区内的军政要务,出任河南道大行台尚书令意味着他可以执掌河南道的军政要务。
不过杨广封自己为尚书令倒是令秦昇有些意外。
因为尚书令身为尚书省长官,职权极重,位同宰相,堪称百官之长。
不管是隋文帝杨坚在位还是杨广在位,都不愿意将如此重要的官职授予臣下,以免威胁到皇权。
因此终隋一朝,只有杨素担任过一年的尚书令,其余时候都是由尚书左右仆射来执掌尚书省,分使尚书令职权,相互制衡。
没想到如今因为自己率军三战三捷,大败瓦岗军,杨广竟破例封了自己做尚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