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途风流传>科幻灵异>末世羔羊 > 第一卷 灾变伊始 第109章 光束
    激光一词,在几个世纪前传到亚洲区时被称作“镭射”。这完全是英文名称LASER的发音直译,取自爱因斯坦在1917年发表的光的受激发射理论。

    而LASER一词也是“受激发射放大微波”的单词首字母串联而成。

    光被称作光,成为人们思维意识中与“暗”对应的代名意义,受了一些“人”这种生物自身的局限。

    如果说整个宇宙是由各种能量和物质混杂而成,那么“辐射能”无疑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比如自然界中热量的产生和散发,比如可观测到的宇宙红移和微波背景辐射,比如恒星系中由聚变而放射溢出的光,再比如进化者以及尸变者体内晶核的能量凝聚传导方式。

    人类肉眼可见的“光”是属于电磁波的一种,且仅仅是频率波谱中的380纳米~780纳米这一小段。

    再向上下追溯,无论是人们口中所称的红紫外线,还是更低频的微波和更高频的射线,却是在近几个世纪以来才为人们熟知。

    但到了这时大众思维已成定势,看见的称作“光”,看不见的称作“波”。“光”之一词,这种毫不严谨的“生活化称谓”便被牢牢地固定了下来。

    电磁波即电磁辐射,两种称呼方式为同种事物在不同角度下进行观察而得到的理解。

    无论是在经典力学还是在量子力学中,“波”和“粒子”都是两类重要的组成元素。

    “波”的最典型代表曾是光现象,但后来人们发现光其实是由“光子”这样的基本粒子组成,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而激光便是一种定向发光,即通过“波动振荡”定向发射光辐射的现象。

    激光将大量光子集中在一个极其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射出,光路又极其平行,能量密度自然极高。

    体现在宏观上的特点,便是极高的亮度和攻击力。

    其实若是按照郎华的理解,比起人类或其他生物的主观感知,甚至比起更为广阔的宇宙天文尺度,“波粒”这种微观上的属性才更接近于世界的本质。

    不论是一个进化生物,还是一个智慧物种,本质上都在依存整个世界的运行原理而存在。

    就像“维数类”能力中,所体现出的人与时空间的交感呼应。进化者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体悟越深,个体的实力才会愈加强大。

    因此光系能力不仅是光热能量的外部施放。光系能力产生的根源性更深,更为契合“维数类”这样的“原理性能力”类别。

    当然,在这种朝不保夕的末世生活中,过于细致准确的命名和分类都没有什么太多的意义。

    如此一来,光系能力也算是“元素类”能力中的典型代表。

    不过“元素类”是灾变后能力体系中的常见类型,光系能力本身却是少见的很。

    缘由自身的属性特点,光系能力在这场灾变中产生的可能性自然会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