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支队长坂井德太郎眼中,漯河至阜阳一带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不是理想的伏击或阻击场所,张狂的它以骑兵第六联队为先导,炮兵在后,自己率领步兵展开战斗队形护住两翼,直接沿着公路杀奔阜阳而来。

    按照参加兰封战役的经验来看,坂井德太郎认为自己麾下这五千多人足以正面击败国军的一个军,区区一个师当然更不在话下。

    显然,它们被新四军独立师的师级编制番号给欺了眼睛。

    马鞍山伏击战后,赵骥就把每个步兵战斗班的编制扩充到了十三个人(第120章内容),所以按照国军的标准来说,独立师团、营、连各级都是绝对满编超编了的,再加上独立师的纵队是三旅六团制,所以独立师听起来是个师,其实单从兵力来说已经不输国军的一个集团军了。

    侦察兵迅速把坂井支队的动向报告给了赵骥。

    和坂井德太郎的看法一样,赵骥同样不认为阜阳附近的地形适合打伏击。

    两个纵队超过两万六千人,再算上师部专业兵种都三万多号人了,打你一个五千人的支队还用得着伏击?

    “向军长报告我部作战决心”,赵骥口述命令,“我部拟于阜阳县和太和县之间的公路地区与倭军坂井支队进行战斗”。

    赵骥选定的这处预定战场是从太和到阜阳的必经之路,除非坂井支队放弃走公路或者愿意往东兜一个大圈子再南下的话,它们就一定会经过这里。

    “具体作战部署为以二纵一个旅卡住闻集镇的公路要道,再以各一个团的兵力防守公路两侧的行流镇和九龙镇一线,留一个旅在后担任预备队”。

    “二纵一个旅,在正面战斗打响后沿九龙镇、泉阳镇、胡总乡方向迂回,插入到坂井支队后方,切断它们退守太和县的道路。”

    “一纵两个旅加强配置师属坦克团、工兵营,隐蔽于闻集镇东北方向的颍河东岸地区,在断敌退路后渡河从东面朝坂井支队侧翼发起夹击”。

    “一纵另一个旅随师部行动,作为总预备队”。

    作战电文发出后,铁军长很快就直截了当地答复了两个字:“同意”。

    各部队立即按照命令行动起来。

    坂井支队来得很快,第六骑兵联队在闻集镇外围遭到二纵的火力阻击后,立即就选择了后撤退出射程距离,然后派人急报支队长坂井德太郎,请求步兵增援。

    骑兵不是拿来正面冲击组织严谨的步兵阵地的。

    听闻闻集镇有中国军队阻击后,坂井德太郎立即下令炮兵大队展开十二门75毫米野炮轰击一纵阵地,第十三步兵联队在炮火掩护下上前突击交战,第六骑兵联队则从侧翼准备包抄闻集镇后方。

    这一套是倭军万年不变的战术套路,可惜它们今天一脚踢在了铁板上。

    首先就是炮战不利,在闻集镇靠前指挥的陶旺这次可没打算跟坂井支队玩什么平A耗血再放大招的损招,平原地区无遮无挡的,没必要拿战士们的生命去硬顶倭寇的炮弹。

    他在倭军进入射程后直接下令纵队炮营的十二门leFH18型野炮开火压制,顿时就炸得倭军的炮兵阵地鬼哭狼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