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又做了几笔小买卖,夏彧终于等到了要等的客户。

    作家既是接头暗号,也是他在行内的外号。

    至于一个修车的为什么叫作家,这和夏彧本科写了四年小说脱不了干系。

    来德国留学的十个有九个穷鬼,哪怕不要学费,生活费也不便宜,他就想着课余时间干点什么给家里减减负。

    那会儿还不会修车,盘点自己的优势也就一个资深网文读者,再加对二战前后的历史比较了解。

    打开Word就有了一本红色帝国反推欧洲,大三开新书换阵营又有了一本第三帝国最后的疯狂,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书架清空的同时夏彧也到了学业迷茫阶段。

    在犹豫开一本亮剑同人,还是一本战争片无限流的时候,他果断选择了封笔和研究生退学,毅然决然投身于古董修复行业。

    不过因为几个留学生同胞的宣传,很多老师和同学都知道了机械工程与交通系统学院出了一个作家。

    只是每次有人问夏彧书名的时候他都有点汗流浃背,找了作者群一个叫大匠人的同期扑街糊弄过去。

    倒是从学校到社会,作家这个代号也跟着留了下来。

    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

    “是我,不过还是叫我雨果吧!”

    夏彧开口道。

    Hugo,是他刚来欧洲时取的外语名。

    比起髪国人将其作为姓氏,德国人更愿意将其当做名字。

    例如某著名时装设计师——雨果·博斯,或者更准确的译名胡戈·波士。

    “那么雨果先生,那辆DKWNZ350的状态如何?”

    从新勃兰登堡坐火车来的奥托已经申请了临时车牌,他打算将这辆送给父亲的摩托骑回去。

    “说它刚出厂有点吹牛,但只要保养得当,再骑个二十年也没问题”

    “嗡~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