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明白,孟达有献益州之功,虽然房陵之事他犯了错,但其声称遭遇抵抗,才率军杀入,理论上罪不至死。
强行定罪,恐惹等东州士族不满。
其时也正是主公立天下之时,万不能公报私仇使炎汉集团陷入内耗。
那是主公的基业,不是他自己的。
长姐看出了他的为难,只说道:“既如此,我不让你为难!然,若有朝一日,孟达叛汉,阿姊请你,务必将其碎尸万段,将其首级祭于你姐夫陵前!”
诸葛亮含泪郑重抱拳:“小弟承命!”
事情果如长姐所料,孟达怂恿刘封不救关羽,然后叛国降魏了。
这时候,处死孟达似乎有了正当的理由!
尤其是刘备伐吴失败驾崩后,诸葛亮身为托孤丞相和辅政大臣,也成了蜀汉集团最有话语权的人。
他亦拥有了攻打和处决孟达的权力和能力。
可偏偏这个时候,局势又变得扑朔迷离。
而在这扑朔迷离的局势中,他发现了胜机。
孟达有心叛魏,若能拉拢过来,便可兵不刃血重夺上庸三郡,使炎汉重新握住北伐的另一条交通要道。
大姐之仇,他不是不想报。
但他现在是一国之相,受陛下倾国相托,他必须站在国家的立场和高度权衡利弊,做出最利于国家的选择。
若攻打,或诱降,能杀死孟达,但不能夺回上庸三郡。
若收降,留下孟达,则有很大机会可兵不刃血夺回上庸三郡。
他为了北伐大业,最终选择了后者,派使臣去联系孟达。
而这,却是大姐所不能接受的。
面对大姐的质问,此时的诸葛亮羞愧难当,无言以对。
“孔明,同为荆州之士,大公子生前且能仗义执言,你身为一国之相,怎却什么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