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诧异:“孤往昔头痛之疾频发,苦不堪言。恰遇陈琳作逆诏,对孤肆意谩骂,言辞激烈。彼时孤头痛欲裂,几近昏厥,然奇异之事发生,待其骂罢,孤竟觉神思清明,头痛之症霍然尽消。今先生却言治疗期间不可发怒,此乃为何?”
华佗闭目摇头道:“初之头痛乃血凝阻塞,陈琳之骂使丞相气血翻涌,血冲破血凝,恰好使血脉重新通络。然而,此节凶险无比。倘若气血未能冲破血凝,反而冲破脉壁,至血漫满颅,则丞相恐怕早……已无命在啊!”
“哦?原是如此!”
曹操回忆当年所历之事,犹感后怕。
然依华佗之言,静心修养身心,或可痊愈,此诚为幸事。
奈今之天下,局势谲诡多变,敌寇如狼环伺,孤又将何以处之?
曹操有心把华佗带在身旁:“先生医术卓绝,天下罕有其匹。今孤处此危局,身心俱疲,头痛之疾时扰孤心。望先生随孤左右,一则为孤疗疾,保孤安康,以图大业;二则孤亦定不负先生,许以厚禄,共襄盛举。”
按说,曹操于华佗无殊遇之意。
只闻刘备在荆州,广纳贤才,仁名远播,其势渐盛,
加以荀攸援“娄圭之事”以谏,言辞恳切,剖析利害,曹操始怀善待华佗之意。
然而,曹操并不知道。
恰是此欲与刘备竞比仁德之一念,竟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当然,他本身的个性并没有改变。
其性仍多疑善忌,秉持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理念的乱世奸雄。
只是对医者的态度,有了根本的转变。
华佗以年老之由并没有跟随曹操回许都,曹操这一次没有杀掉他,也并没有强迫。
还留下了金银布帛,以表敬重之意。
这让华佗尤为感动。
他虽未随曹操入了许都,却让自己的弟子吴普跟随曹操北归。
吴普医术高明,精通针石,擅于药理。
尽得华佗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