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普洱茶,都讲究用台地茶,那玩意儿我是喝不来的,那叫个什么东西,给狗狗都不喝!要喝普洱,得是那些大树,出来的那个滋味,浑厚啊!”
说起茶叶,看来老头儿是真的懂,而且看来金枝之前说的没错,这老头儿应该是最近两年还特意往滇省跑过,“但是那些国营厂其实不太乐意做大树茶,因为大树茶随着年份、旱涝的不同,每年一个滋味,不好把控,而且不易管理,茶叶生虫了什么的,所以他们不用。他们讲究标准化生产,所以还是喜欢台地茶,可以施肥、浇水、打药,每年的叶子出来,味道一致!”
“可以确保每年的味道都很烂!”
陆子坚哈哈大笑。
这段故事,陆子坚倒是上辈子就听那位老哥讲过了。
陆子坚至今还大约记得,因为多少有点传奇——据说一直到03年之前,滇省当地后来被炒到贵得不行的很多野生普洱树的茶叶,是卖不出钱来的,当地的茶农如果遇到人来收这种茶叶,茶叶本身不要钱,他们想赚的,是帮你采摘茶叶的那份钱,九十年代一斤七八毛,到2000年之后一斤才一块多,纯手工费。
反倒是这个年代的台地茶,其实是贵的,因为要施肥、浇水、打药之类的管理,而且台地茶有固定的茶企过来收购,人家不愁卖,你不加价,就不卖。
在这个年代,包括更早,一直到七八十年代,事实上也有当地的做茶企业,每年都会多少做一点野树茶的茶饼、茶坨之类的,但其实不好卖,因为它们反倒不符合茶叶消费者们对普洱茶的固有印象。
一直到十年之后,这批老茶才忽然就热起来,被炒成了天价。
而陆子坚想要的,其实恰恰就是这种茶。
“那些野树茶,只要您觉得好的,敞开了收,当地那些国营茶厂里的东西,只要您觉得好的,也敞开了收,有多少,我要多少!”
在当下这个年代,国内最热门的,其实是铁观音。
普洱茶的茶坨、茶饼,被普遍认为是卖给老少边穷地区的牧民们,拿来煮奶茶用的,上档次、稍讲究些的茶客,绝大多数都不喝它。
而国民经济的发展刚刚开始起步,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像茶叶这种东西,暂时还没有资本愿意进去炒作它。
所以真的是很便宜。
“这话当真?”
老头儿明显来了劲头儿,他本身就是爱喝茶,也懂喝茶的,甚至听金枝说,老头儿在前些年还特意去过好多产茶的地方,连很多茶叶品种的做茶工艺,他都特意的自己研究过,很精通,“我要是给你弄个几十吨,你也要?”
“要!别说几十吨,几百吨我都要!只要茶好!”
本来是没这个思路的,但最近安排人给蒋琴琴找店面,倒是启发了陆子坚,你瞧,金枝一天天在家闲着,这才多久,她自己就已经很觉无趣了。
接下来金秀大学毕业了,真让她跑去歌舞团当个普通演员吗?一个月上班,就伺候那几百块钱的工资?
既然蒋琴琴可以开个咖啡店,那就让金家姐妹俩开个茶叶店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