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身为帝王,自然洞悉李德裕的深意,微微颔首:
“准了。”
仇士良对此颇感不满,心中暗自斟酌着措辞,企图再次发难。
李炎余光瞥见他的脸色,当即转过头,目光投向发起今日这场风波的中心人物:
“黄巢,你不满科场乱象,误会仇家士子养望求名,故而在考卷上写信告发,朕尚可念你一片赤诚。
“朕不解的是,其余试题,你为何要以空白作答?”
黄巢闻言,向前一步,神色坦然地说道:
“陛下容禀,草民实是在家父的逼迫之下,才不得不参加此次科举。
“这些年,草民亲眼目睹了我大唐官场的种种黑暗。
“庙堂之上,请恕草民见识浅薄。
“但地方官场腐败丛生,官员们只知搜刮民脂民膏,不顾百姓死活,冤假错案堆积如山。
“草民虽出身卑微,却也有自己的操守和底线,实在不愿同流合污。
“故以白卷表明己心。”
李炎何等敏锐,自然听出了黄巢的言外之意:
倘若他愿意放弃原则,同流合污,凭他的才学,也能顺利进士及第,来到这宣政殿上。
‘此人既不像李德裕的党羽,也不似牛僧孺布置的手笔……’
纵观黄巢今日的种种表现,自始至终举止得体、张弛有度,面对诸多质疑刁难,依旧自信不疑。
李炎暗自思忖:
‘莫非……此人当真是一心向正的清流人物?’
不过,黄巢这番答话倒是给了李炎灵感,让他想到如何打发仇士良,消弭今日这场朝堂纷争。
李炎神色平静,不疾不徐地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