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就算没能完全把他当作亲生儿子看,也把他当作子侄对待了,她对他真没有坏心思,如此提议是真心为他好的。

    卜小娘却不这么想,当然她也不敢明着对夏明嫣不敬:

    “多谢夫人美意,不过姐姐,靖和的事儿就不劳你们费心了。前些日子妾已经请托了从前宫中的友人,她们当中有人的夫君是在翰林院供职的。”

    “听说御青书院最近有几个缺额,妾就请托她们帮忙,想着给靖和留一个位子。能在御青书院就读的,将来有了功名,也容易在元京谋个差事。”

    “不过姐姐和夫人不必担心,这事儿不必动用什么人脉了,妾这边就能办好,不过是使些银子,妾自己有积攒。”

    御青书院里就读的多是元京高门子弟,有国子监退下来的大儒和致仕的翰林讲学,里面就读的学子彼此间耳濡目染,除了学问,倒是的确能学到些仕途上为人处事的东西。

    大恒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这些书院里表现优良的学子,如果自身愿意,在考取功名前就有机会去各个衙门里帮忙做些文书整理的活计,旨在帮他们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御青书院依靠着自身的地位和师长、学子们各自师门和家门的人脉,有更多的机会到衙门里帮忙。

    他日一旦考取功名,有了这样的经验,也在过去帮忙时被各自的上官认可,的确更有机会留在元京任职。

    其实这事儿真能成,的确是一条出路,可是在夏明嫣的印象里,上一世华靖和非但没能去成御青书院,还因为一件私事坏了名声。

    那时候她并不知道卜小娘为华靖和谋划过御青书院这条路,如今看来,不知道华靖和坏了名声跟这件事有没有关系,是不是挡了谁的路。

    董氏丢了面子,又不想看到夏明嫣的好意被如此冷待,想都没想就道:

    “卜妹妹,不是我说你,御青书院那种地方,可不是咱们武将世家的子弟能够指望的。你要是真有人脉能把靖和送进去,这银子府里出,用不着动你的体己银子。”

    “可是万一不成,亲家公这边也耽误了,你让靖和怎么办?你可比不识好歹,这山望着那山高。”

    华靖和不想嫡母和生母闹僵,他自己也对御青书院不是很有兴趣,连忙打圆场:

    “母亲,小娘,我觉着现在的书院也不错,以后我更认真的读书就是了,大不了不牵扯那些闲事。御青书院还是算了吧,我怕会连累咱们家丢脸。”

    卜小娘把华靖和一把拉到身后:“靖和,你不能这样想,你的资质不错,可是这要想有功名,不是只靠努力就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