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嬴启站在皇宫高处,俯瞰着这座充满生机的城市,心中甚是欣慰。

    消息灵通的百官们,早已将这番盛景禀报给了嬴启。

    朝堂之上,亦是一片喜气洋洋。

    经过绩效考核的洗礼,如今还能屹立于朝堂之上的,无一不是心系百姓、踏实肯干的栋梁之才。

    即便是那些尚存些许私心之人,也已收敛爪牙,不敢再有丝毫懈怠。

    对于这些人才的涌入,朝臣们自然是举双手欢迎。

    毕竟,自家那些不成器的子侄,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

    在如今这套严格的选拔体系下,就算侥幸被推举为官,也迟早会被淘汰出局。

    与其让他们出去丢人现眼,倒不如留在家里,安享富贵。

    正因如此,朝堂上下都热切期盼着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以分担日益繁重的政务。

    甚至,不少人还积极向嬴启献言献策,希望能够更好地吸纳和使用这些人才。

    在众多建议中,有一条格外引人注目,也深深触动了嬴启的心弦。

    “陛下,臣以为,人才是否归心,固然与君主之德行、国家之制度息息相关,但尚有一关键之处,万万不可忽视!”一位老臣捋着胡须,沉声说道。

    “哦?爱卿请讲。”嬴启饶有兴致地问道。

    “那便是——武备!”老臣的声音铿锵有力,“如今天下虽一统,然则大秦崛起之路,诸位皆是亲历者,岂能不知其中艰辛?我等更不能断言,这天下从此便可永享太平!唯有兵强马壮,方能震慑宵小,保四海安宁!”

    “故此,臣斗胆进言,这人才是否可堪大用,亦当以武备为标尺,细细考量!”

    嬴启闻言,心中豁然开朗,暗道:“有道理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这可是亘古不变的硬道理!”

    于是,嬴启当机立断,传令赵云、韩信等一众将领,即刻于咸阳城外,举行一场声势浩大的阅兵仪式!

    此令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起初,还有些人不太明白“阅兵”的含义,但经过嬴启一番解释,众人脑海中顿时浮现出那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壮观场面,一个个激动得面红耳赤,恨不得立刻亲眼目睹这一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