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和杜晓兰得到老领导的肯定,心中燃起了希望的火苗。老领导德高望重,在政界和医疗系统都有着广泛的人脉,他的支持无疑为他们的免费医疗事业注入了强心剂。

    “成立基金会的事情,就交给我吧,”老领导拍着胸脯保证道,“我会动用我所有的资源,为你们争取最大的支持!”

    与此同时,李警官也没有闲着。他深知新反派势力的强大,也知道单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将他们绳之以法。于是,他暗中联系了一些值得信赖的同事,组成专案组,对新反派展开秘密调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警官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找到了一些关键性的证据,这些证据足以证明新反派存在着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终于抓到你们的狐狸尾巴了!”李警官看着手中的证据,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知道,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

    郝建的这位盟友姓陆,早年间曾赴美留学,学成归国后创办了一家医疗科技公司,在业内颇有名望。他一直关注着郝建和杜晓兰的免费医疗事业,对他们的义举深感敬佩。得知郝建成立医疗基金会的消息后,陆先生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

    “老郝,你放心大胆地干,资金方面的事情不用发愁,我给你兜底!”陆先生在电话里豪爽地说道,“技术方面你更不用担心,我这就联系我在国外的老朋友,邀请一些顶尖的医疗专家来给你们提供技术支持。”

    郝建被陆先生的热情所感动,他握着电话,语气真诚地说道:“老陆,你的这份情谊,我记下了!我一定会全力以赴,把免费医疗事业做好,不辜负你的期望!”

    有了陆先生的承诺,郝建和杜晓兰心里踏实了许多。他们知道,有这位朋友的支持,他们的免费医疗事业将会走得更加稳健。

    与此同时,医院内部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周院长自从上次与郝建和杜晓兰深谈之后,便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保守态度。他意识到,时代在发展,观念也要更新,不能再固守着老一套的思维模式。为了给郝建和杜晓兰的免费医疗事业创造更好的环境,周院长决定对医院内部进行一系列改革。

    他首先从人事制度入手,打破了以往论资排辈的传统,大胆启用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医生和护士。他还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各种义诊活动,为贫困地区的百姓提供医疗服务,以此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当然,周院长的改革措施也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遭到了部分保守势力的阻挠。面对质疑和反对的声音,周院长没有退缩,他顶住压力,坚持改革,最终赢得了大多数医护人员的支持。初夏的清晨,阳光透过车窗洒在郝建和杜晓兰的脸上,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距离市区一百多公里外的清河村,那里交通闭塞,医疗条件落后,许多村民一辈子都没出过大山,更别提接受正规的医疗服务了。

    崎岖的山路上,一辆老旧的吉普车艰难地行驶着,车里装着的是郝建和杜晓兰带来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一路颠簸,他们的心却无比坚定,因为他们知道,这次义诊,对于清河村的村民来说,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