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不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门卫铁面无私。

    无奈之下,郝建只能回到村里,四处寻找草药,希望能先控制住孩子的病情。然而,肺炎的治疗需要专业的药物,单靠草药,效果甚微。

    几天后,县医院的院长带着几个人气势汹汹地来到了村里,指责郝建非法行医,抢夺他们的病人,并警告他如果再犯,就要采取强制措施。

    原来,郝建无偿为村民看病的事情传到了县城,一些医院的领导认为他抢了他们的生意,便想方设法地想要阻止他。

    杜晓兰得知此事后,找到村委会,借用村里的广播,开办了一个小型的医疗知识讲座,希望能够提高村民们的健康意识,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

    然而,村民们对她的讲座并不感兴趣,他们更相信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土方子,认为生病了喝点姜汤、吃点草药就能好。

    “晓兰,你别费劲了,这些村民根本听不进去。”村长李卫国无奈地摇摇头,“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思想根深蒂固,一时半会儿很难改变。”

    杜晓兰望着空荡荡的晒谷场,心中充满了无力感。她知道,改变村民们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她不愿放弃,她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科学的种子会在村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郝建心力交瘁。这几天,他没日没夜地照顾着村里的病人,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减轻他们的痛苦。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简陋的医疗条件和匮乏的药品成了他最大的阻碍。

    这天,他正在为一位患有严重风湿病的老大爷针灸治疗。老大爷疼得龇牙咧嘴,郝建却无计可施。他手头上的银针已经用了无数次,早就失去了该有的锋利,扎在穴位上软绵无力,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

    “郝医生,我……我是不是没救了?”老大爷痛苦的声音像一把钝刀,一下下割着郝建的心。

    “大爷,您别灰心,我会想办法的!”郝建咬紧牙关,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可是,他自己心里清楚,以目前的情况,他根本无能为力。

    看着老大爷痛苦不堪的样子,郝建的内心充满了自责和无力。他知道,如果自己有足够的药品和设备,也许就能缓解老大爷的痛苦,甚至彻底治愈他的病。可是,现实的残酷让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低下头。

    王大山和张翠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知道郝建的医术高明,也知道他有一颗救死扶伤的心,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药品和设备,再高明的医术也无济于事。

    “郝建哥,你别太难过了,我们会帮你想办法的!”王大山安慰道。

    “是啊,郝建,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总会有办法的!”张翠花也跟着说道。

    于是,他们开始四处打听,希望能找到一些药品和医疗设备。他们走遍了附近的大小村庄,甚至跑到县城里去寻找,可是结果却让他们失望至极。

    就在郝建感到绝望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来自海外的信件。信封上的邮戳显示,这封信来自遥远的大洋彼岸。郝建的心中顿时燃起了一丝希望,他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只见信纸上写着几行娟秀的字迹:

    “郝建,见信如晤。多年不见,你还好吗?我从朋友那里得知了你现在的情况,特意写信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最近,我所在的研究所研制出了一种新型药物,对治疗风湿病有奇效。我相信这种药物对你一定会有帮助,我已经将药物寄给你,希望你能早日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