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他风尘仆仆地赶到医院,看到病床上形容枯槁的导师时,他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曾经精神矍铄的老人,如今瘦骨嶙峋,气息微弱,昔日神采奕奕的双眼,此刻也失去了光彩。郝建强忍着悲痛,握住导师冰凉的手,声音颤抖地问道:“老师,您怎么样了?”
导师缓缓睁开双眼,浑浊的视线聚焦在郝建身上,嘴角微微勾起一抹欣慰的笑容:“你回来了……”
医生告诉郝建,导师的病情十分复杂,再加上年事已高,治疗难度很大,郝建的心如同坠入了冰窟,但他并没有放弃希望,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治好导师的病!
郝建仿佛回到了当初在医学院苦读的岁月,他不眠不休地查阅资料,一遍遍地推演病情,尝试各种治疗方案。他像一头不知疲倦的牛,在病房、办公室和图书馆之间来回奔波,憔悴的面容上写满了焦虑和疲惫,却始终燃烧着坚定的信念。导师的病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医院里的老专家们纷纷前来会诊,他们对郝建的医术和奉献精神赞赏有加,也尽己所能地提供帮助。
一次次的希望,一次次的失望,郝建经历了无数个煎熬的日夜。他不敢松懈,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因为他面对的不仅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更是他亦师亦父的恩师。他用尽所学,甚至冒险尝试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只为能将导师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终于,在郝建和所有人的努力下,导师的病情出现了转机。他开始能够进食,精神状态也逐渐好转。当导师虚弱地握着郝建的手,用沙哑的声音说出“好孩子,辛苦你了”时,郝建的眼眶瞬间湿润了,所有的疲惫和压力都化作了欣慰和感动。
“老师,您好好养病,等您康复了,我们还要一起回村里,您答应过我要去看看的。”郝建努力压抑着内心的激动,语气中充满了希望。
导师微微点头,浑浊的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好,好,我一定尽快好起来,去看看你和晓兰的学校,去看看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看着导师逐渐恢复的精神,郝建心中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他知道,导师的病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全康复,但他已经看到了希望。他收拾好行囊,准备返回村子,继续他和杜晓兰的事业。临行前,导师将他叫到床边,语重心长地说道:“建啊,你是我最得意的学生,我相信你一定能实现你的理想,但你要记住,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初心,不要忘记那些需要你的人……”
郝建回到村子的时候,迎接他的不是想象中的喜悦与轻松,而是一盆冷冰冰的现实之水。原本预计能够动工的医疗培训学校,如今还只是一片荒地,几间临时搭建的工棚在寒风中显得格外萧索。
“怎么回事?资金还没到位吗?”郝建拉住李卫国,眉头紧锁。
李卫国叹了口气,将郝建拉到一旁,压低声音说道:“唉,别提了!本来县里答应拨一部分款下来,可不知怎么的,这笔款子突然被叫停了,说是要用到其他更紧急的项目上。”
“那其他的资金缺口呢?我们不是联系了一些企业吗?”郝建的心一点点沉了下去。
“唉,那些企业都只是嘴上答应得痛快,真到了掏钱的时候,就各种推脱。你也知道,咱们这穷乡僻壤的,谁愿意把钱投到这看不到收益的地方来啊!”李卫国说着,脸上满是无奈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