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瞻仰一波伟人后,陆时羡开始思考自己的方向在哪。
有了思路,陆时羡很快便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不同生长素浓度下极性运输对几种主要作物生长发育的研究。
过去很多的研究成果都很宏观的集中在所有植物上。
似乎很少有人会专门研究生长素极性运输对作物的影响。
研究层面从宏观到微观,研究方法也从整体到个别。
最后,这个方向还比较新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这就是他要的研究!
一般而言,生长素主要集中在植物叶原基、幼叶以及发育的种子等部位进行合成。
在这些器官中合成的生长素需要通过极性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即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下端。
这里的上下和地理方位的上下并不总是相同。
植物的生长素总只是从茎尖生成,向下运输到根基,最后运输到根尖。
这种运输甚至可以逆浓度进行,但需要载体和能量。
一路想着毕设的东西,回到寝室时,竟然是空无一人。
看来到了大三,大家都忙碌起来了。
陆时羡也不意外,干脆直接在寝室里做起了实验设计。
生长素极性运输广泛参与植物的各个生长发育环节,包括叶片发育、花的分化、维管的分化、胚胎发育、光形态建成以及侧根的发育等等。
那么他所设计的实验观测对象就主要在作物的叶片、花、维管、胚胎、侧根和光形态建成等等。
实验设计完成,陆时羡开始准备后续的实验样本以及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采集等工作。
这其实是属于他曾经不太熟悉的微观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