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这个项目方案上的计划完成后,才是这个项目真正的开始。
这也是他纠结了这么久,最后选择曼伦教授的项目的真正原因。
他从来不喜欢靠所谓直觉或是运气。
如果有的话,也是他通过观察后得出的一种感觉。
他其实很欣赏梅林,做科学研究的确需要一种敏锐的观察力。
早在第一次翻阅立项材料的时候,他就已经发现了问题。
一是这个项目申报的经费有些虚高了。
一般而言,这种情况并不会被人注意。
因为很多项目都有这种情况,这也是很长一段时期内,内外科研界存在的通用惯病了。
不在这个圈子里面混,其实很难相信这个行业也有一些处在阴影下,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
其中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大部分客观原因还是因为配套资金到位率的问题,拖欠资金就像是牛皮癣一样能够出现在任何地方。
所以,有人想出了法子。
那便是通过虚编预算、虚列支出或是虚报决算的方法,在前期就能够申请到足够的资金去弥补配套资金的不足。
就算后面的资金款项无法准时到达,项目也能顺利完成,不至于最后搁浅。
在这种情况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风气颇为盛行。
在科研成果就是研究人员安身立命的根子情况下,你不做,就完不成实验,就没有成果,就发不了论文。
于是有人做,那么大家都被动地这么做了。
当然,这只是其中最浅显最容易被人发现的一种方法罢了。
还有很多方式,在这里倒也没有必要讲的这么细。
因为终归结底,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学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