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七佛也怕梁山客将有失,倒持青龙戟,奔至桥上大喝:“宋将且慢!这一阵我等认输。”
王德呵呵大笑,唐斌垂首而回,曹操安慰道:“兄弟勿要在意,好歹兑掉了他这员猛将,后面一阵,石宝兄弟必能取胜。”
第六场,环庆兵主将杨可世亲自出马。
杨可世所提长棍,来历不浅:乃是昔年杨五郎杨延德所使,通体洁白如玉,号为“白梃”。
原来此人年少时,在山西走镖,机缘巧合,救助了一位五台山的高僧,那僧人感他恩德,赠了此棍,又传授一套棍法,却是昔年杨五郎五台山落发后,将杨家家传的刀法、枪法汇融一炉,细心推演出六十四招棍法,暗合八八六十四卦之数,故名之“五郎八卦棍”是也。
凭借这套棍法,杨可世从军后屡立战功,一直坐到环庆路的主将,特意精心练了一千重甲铁骑,皆使大棍,号为“白梃军”。
石宝见来将使条长棍,心中大喜,自忖掌中劈风刀锋利绝伦,重甲都砍得三层,砍这木棍,岂不是触之即折?
当即策马迎上桥头,大喝道:“明尊座下南离大元帅石宝,特来一战!”
杨可世冷笑道:“甚么猫儿狗儿,都唤作大元帅,好大的脸面。”
手起一招“青蛇扑面”,那棍便似条活蛇,嗖地飙射石宝面门。
石宝挥刀拦去,手上运足了力,满拟兵刃一交,其棍必折,不料叮的一声,声似金石,两般兵器撞在一处,白梃竟是丝毫无损。
石宝哪里晓得,此棍乃是取降龙木之心制成,其坚逾铁,刀砍无痕,只听得声音古怪,顿时叫道:“你这厮莫非拿条铁棍唬弄人?”
杨可世不屑一笑,丝毫不理:铁棍虽坚,却是沉重的多,哪有白梃这般既轻且硬?使来又迅捷又省力。
借着相撞力道,棍在腰上绕走一遭,呼的甩出,却是一招“金龙甩尾”,石宝挥刀挡住,看出对手武艺强横,当即收拾杂念,沉心同他周旋。
这两个刀棍并举,打得恶风呼啸,大战了五十余合胜负难分。
石宝不由暗恼:难得唐斌替我挡了王德,本道官兵之中,再无对手,哪里晓得他的猛将层出不穷?此人棍法高明,兵刃神异,斗得久了,若是稍挫威风,岂能对得起人家唐斌?
恶斗之中,悄悄摸出流星锤藏在腕底,忽然奋力一刀砍去,杨可世不疑有他,挥棍相迎,两个都使了大力,那口刀、那条棍同时震开。
石宝窥见机会,怪叫一声,左手抖处,流星锤化为一道金光,正中杨可世胸口,打得护心镜粉碎,翻筋斗落马,口中鲜血连喷。
石宝暗叫道:既然已使暗器取胜,干脆斩杀了他,折他一员大将也好!”
纵马挥刀,便要劈杀杨可世,不料刀方举起,忽听弓弦响动,石宝心头一凛,晓得不妙,下意识急闪时,肩头已被一只长箭贯穿——幸亏是闪让快,假使稍慢一瞬,这箭便要在他心口开个窟窿。
石宝满脸狰狞,愤然望去,却是老将王舜臣,手上提弓,冷冷望着他道:“此前你们要认输,我们可曾追杀?胜负既分,还要下这毒手,这一箭便是你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