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王朝实行的是州郡县制度,有七州一郡。

    七州分别是惠州,灵州,燕州,靖州,云州,海州以及青州,一郡是京城郡。

    每州下辖三郡,每郡下辖的县城数量不等,少的有五六个,多的有十一二个,县城下辖数量不等的镇子,然后是村子。

    每州设州牧一人,四品文臣。

    每郡设郡守一人,五品文臣。

    每县设县令一人,七品文臣。

    每镇设里正一人,九品文臣。

    村正不入品,只是一个小吏。

    州牧有副手一人,官职是別驾,五品官员,负责州城内事务。

    郡守有副手一人,官职是道台,六品官员,负责郡城内部事务。

    县令有副手一人,官职是师爷,八品官员,负责协助县令处理县内事务。

    里正同样有副手一人,叫镇长,从九品官员。

    別驾,道台,师爷,镇长,他们也都有副手,一个捕头。

    官职一样,但任职的地方不同,品阶就不一样。

    除此之外就是驻军,每州驻军五万,主将官职叫州守将,只不过称呼的时候会加上州名当前缀。

    比如惠州守将,云州守将等等。

    守将的品阶是四品武将,平时在军营,军营一般在州城附近。

    麾下五万大军也不是一直驻守在军营里训练,而是分派到州城,郡城,以及县城守卫。

    能在军营里安心训练的只有三万,其中两万会定期和驻守各城的守军换岗,剩下的一万是应付突发状况而准备的,也就是精锐部队。

    就像皇帝遇袭,救援他的一万军队就是长期驻守军营的士兵,只不过骑兵先到而已。

    这些就是七州的官员和驻军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