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酱一看,心说这不行啊,这个逆子,必须得教训教训。

    于是,1982年开始起草,1983年推出初稿,后来又经过多次磋商做出修改调整,最终在1985年,著名的《广场协议》签订。

    从那时候开始,鹰酱家就把产业转往南棒,这才有了霓虹国后来所谓的‘遗失的三十年’,以及,南棒九十年代初期的经济腾跃!

    总有些大殖子拎不清、看不透,死也要跪舔霓虹、南棒。

    这些人也不想想,没了鹰酱,这俩玩意儿算个球?

    一个半殖民半封建干脆躺平摆烂的国家;一个全体国民高度敏感高度自卑,文化基本靠偷,自信基本靠吹,长相基本靠整,江东省大白菜提价就能让他们哀鸿遍野的国家……

    ……

    回忆着上辈子的经历,热血澎湃的李墨,决定既然要造车,那上来就要甩出一个0王炸。

    回到军工厂,他把所有科研人员全都召集起来,宣布了造车计划。

    “李总师,我不是要跟您唱反调。”

    李墨的话音刚落,现场,当即就有一名科研人员站起身,铿锵有力的反对:“一台汽车,可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工程师心血集大成的作品,完全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科研、生产……等等一系列的综合实力。”

    “但在我看来,就目前来讲,咱们……还不具备造车的条件。”

    这位名叫常满园的科研工作者,来自于西北某科研部门,中等个、酒糟鼻、厚嘴唇、大方脸,瞧着忠厚老实的模样,平时却是个人人讨厌的碎嘴子。

    不过话说回来,常满园说的,倒也不是全错。

    新政策在1978年年初落地实施,至今已经两年多。

    但因为期间刮了几次‘倒春寒’的风,新政策的推进,依旧道阻且长。

    加上咱们这会儿并不知道新政策具体都要做些啥,以至于很长时间以来,无论国家层面还是民间资本,几乎没有激进的政策或者计划出现,仍旧‘小步快跑’,不断试错、不断改进,摸着石头过河。

    有了这些前提,国内的汽车产业,虽然早就重启多年,但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取得多少成果。

    这也是常满园提出反对意见的最大原因。

    对此,李墨并未给出反驳,而是扭头看了看其他的科研工作者,冷不丁开口问道:“那么你们呢,也是跟常满园同志一个看法?还是另有高见?”

    下首,其余的科研工作者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伙儿一时间搞不清李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