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四周空气似乎凝固,唯有风,轻轻拂过战场的每一寸角落,带着几分悲凉,几分无奈。楚将的话语,如同寒夜中划过的一道流星,极其耀眼,既是对墨家的试探,也是对人性极限的拷问。
墨家阵中,静默无声,唯有心照不宣的沉重在每个人心中蔓延。他们深知,一旦应允,便是以自身血肉之躯,铸就守护苍生的最后防线;而拒绝,则意味着一场血雨腥风,无辜百姓将卷入无尽的灾难之中。
看着城外黑压压的一大片楚王精兵营帐,最后一晚,孟胜召集墨家左右护法和墨家木工门、冶金门、化学门、天文门、信息门、逻辑门、神鬼门、八卦门等八大门派的掌门人共十一人聚首商议何去何从:楚军决一死战,还是弃城而走,或者是依从楚将要求全体自尽,舍身成仁。
夜幕低垂,墨家府邸内烛火昏暗,映照出一室的凝重和紧张。意见如锋利的双刃剑,在空气中交织碰撞,分为两大阵营——一方是以任右护法之尊的大弟子徐弱为首,他眼神坚毅,声音沉稳,力陈弃城而逃,欲以退为进,保存墨家基业之精髓。因为此地一百八十三人全是墨家的核心精英,全部牺牲将可能“绝墨者于世”;另一方,则是左护法二弟子黄卫,他身披墨色长袍,眼神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誓要以血肉之躯捍卫阳城,践行墨家“兼爱非攻,赴汤蹈火”的至高理想。
在这两股力量的对峙下,其余八大掌门或蹙眉沉思,或低声交流,有的被徐弱的理智所打动,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有的则被黄卫的忠诚与勇气深深感染,誓要与阳城共存亡。然而,无论心中如何波涛汹涌,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收敛了争执,将所有的目光聚焦于厅堂中央,那里,钜子孟胜静坐如松,面容平静,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孟胜,这位墨家的精神领袖,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牵动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他缓缓起身,衣袂随风轻扬,如同从古老墨卷中走出的智者,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与慈悲。他环视四周,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能洞察人心最深处的秘密与渴望。
孟胜的目光深邃如夜空,语气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从墨家的精神高地俯瞰着这片即将卷入风暴的土地,他缓缓说道:“诸位同袍,若吾等此番苟且偷生,非但无法守护墨家百年来之荣耀与信仰,更将招致无法挽回之耻辱。试想,若世间有志于寻求严苛师长之学子,不再仰望墨者身影;若渴望结交贤良益友之志士,不再将墨家视为心灵港湾;若为国家寻觅忠臣良将之君王,亦不再向墨门敞开大门——那么,墨家,这个曾以‘兼爱非攻’照亮时代暗角之学派,岂不将沦为天下笑柄?其精神之光,亦将黯淡下去,消逝于历史尘埃之中。”
他的话语,如同锋利的剑刃,划破了空气中弥漫的犹豫与恐惧,直击人心最深处的信念与坚持。孟胜深知,此次凶险万分,一招不慎都可能让初创的墨家踏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但正是这份对墨家理念的坚守,让他和同伴们的目光更加坚定。
接着孟胜话锋一转,声音中多了几分悲壮与豪迈,他继续说道:“设若今日以身殉道,则是虽死犹荣,不仅未损墨家道义,而且城内十万百姓性命可保。墨家之精神,将如薪火相传,永不熄灭。今日之牺牲,亦将成为黑夜之灯塔,照亮后来者前行之道路。墨者之义,则不仅仅为一个学派之信仰,亦将成为所有信守承诺、追求正义、渴望和平之人心中永不熄灭之火焰,永世流传。”
四周,墨家弟子们的眼神逐渐变得明亮而炽热,他们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在那片由牺牲与信念铸就的土地上,墨家的旗帜依旧高高飘扬,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奋斗不息。
听了钜子的说法,右护法徐弱马上表示,钜子说得对,支持为阳城殉义。
于是,他们不再犹豫,不再退缩,面对即将到来的风暴,他们选择了迎难而上,准备用血肉之躯,书写墨家历史上最为壮烈的一页。那一刻,天地间仿佛回响着墨家先贤的谆谆教诲,以及他们对后世无尽的期许与寄托。
既然钜子准备率众为阳城殉义,墨家钜子继承人问题同时也摆上议程。
选谁为钜子继承人?经左右护法和八大掌门提议,继承人最后落在宋国的田襄子和秦国的相里勤两个人身上。
墨家除了孟胜率领驻守阳城的这批核心人物比较有名之外,宋国的田襄子以阐述墨子的言论著称。他著有两册著作,一册是《墨子言解》,对墨翟的言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另一册是《墨儒相权》,通过比较墨家与儒家的理论,再一次论述了墨家的核心思想,并批判儒家的假仁假义,因此他也被称为墨家的“言派”。
相里勤,出生于秦国,但长期居住于魏国。他的著作只有一册《守城治国精要》,里面不仅详解了守城的精要,而且详细阐述了墨家治国的理念。他是一位墨家的实干家,被称为墨家的“行派”。他不仅自己设计守城器械,而且在齐国攻打韩国的时候,他带领一批跟随者赶到韩国,帮助韩国守住了其重要的城池平阳。尽管如此,韩王最后考虑到他不是韩国人,并没有打算重用他,而是奖赏了相里勤五百金。相里勤分文未取,率墨家弟子回到魏国居住。
这一次只有右护法徐弱、冶金门掌门和木工门掌门三人支持相里勤,而左护法和其他掌门,以及钜子孟胜都认为田襄子是更适合人选。
他们认为墨家思想尽管也需要有大量实际行动去证实,去表达,但作为墨家核心人物的钜子,他必须更是一位思想家,用思想去影响更多的墨者,去影响社会。作为墨家这艘思想巨轮的领航者——钜子,他不仅是行动的巨人,更是思想的智者,其肩上承载的,是引领墨者前行、以智慧之光穿透迷雾、照亮社会变革之路的重任。
最后孟胜当场决定将钜子之位传于宋国的田襄子,并派两名忠诚且机智的墨者,携带密信,星夜兼程,前往宋国寻找田襄子,希望田襄子把墨家发扬光大。
之后,右护法徐弱第一个自尽,支持为阳城殉义。
看见传信的两名墨者的身影,在月光下拉长,并慢慢消失,孟胜随后也自刎而亡。其他墨者全部跟随钜子孟胜自尽。传令的两个墨者转告田襄子继任钜子后,马上就辞行欲折返楚国阳城赴死,田襄子以刚接任的钜子身份命令两人留下,但两名墨者却表示,自己有先信在前,恕难从命,随后回到阳城君封地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