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局长半信半疑:“有这样的好事!这个老板是你的什么亲戚。”
李明:“不是亲戚,是碰到了一个有知遇之恩的贵人。”
张局长更加怀疑了:“小伙子,你年纪不大,可能才刚刚走进社会。社会是个万花筒,什么样的人物,什么样的现象都有,要小心骗子!”
李明一听就急了:“张局长,你怎么批评我都行,但我不愿意听到任何对那个知音老板有所不尊的话,告诉你吧,我的知音恩人已经赊了六十七万元钱的货物给我带回来,加上我自己的,共有八十三万元的货物,足够开一间初具规模的批发部了。
如果你不相信,我给你看看这个托运货物单。如果还不相信,我现在可以带你去验货。”
张局长大奇,并没有因为李明的顶撞而生气,反而高兴地说:“好,我倒正想见证这个奇迹,如果是真,我们不但马上给你办好营业执照,还帮你租好门面。”
李明原来是打算放在现有的商店里批发的。现在有了八十三万元的货,放在乡镇经营肯定是不合适的,只有县城才有这么大的市场,正在为还没找到铺面而担忧。张主任的话无疑是给他解决了一大困难,自是喜出望外地说:“一言为定!”
张局长更乐了:“击掌为凭,决不反悔!”
张局长中等身材,普通的模样,今年四十岁,正当年富力强,在全市的县级局长中,是思想开放,工作热情,能力很强的一位佼佼者。
一听说李明有八十多万元的商品可批发,就是市里百货公司的批发部也不过如此吧,立即就预感到了这个行业的广阔前景。
如果这个青年在本县成功地办起一个百货批发部,必定能带动周边四五个县的贸易,带动本县的一批个体零售商,甚至对推动全市的个体工商户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他之所以一再质疑,就是怕李明言不符实,让他空欢喜。
张局长当即推出自行车,要陈主任也把自行车推出来,一齐到火车站去验货。
李明苦着脸说:“你们骑单车,我的两条腿可没有你们的两个轱辘快,你们先到火车站等我,我马上就到。”
张局长愣了一下,呵呵笑道:“你坐在我单车的后座上,我拉你一程就是。”
李明没想到这个四十多岁的张局长没有一点官架子,还要用自行车载他,感动的同时也不好意思起来,尴尬地说:“还是我载你吧,三人同行,少年出力嘛。”
张局长乐了,把单车让给李明:“好,好,少年吃亏,我就省点力气了。”
李明载着张局长,陈主任自骑一辆,飞快地赶往火车站。
李明年轻力壮,中等个子的张局长没有大腹便便的局长相,也就一百二十来斤的样子,李明把单车踩的飞快。
陈主任年纪大了一点,也较胖,一个人骑一辆单车,居然还追不上。
李明载着张局长在火车站查问提货处,询问货物到了没有,得到的回答是货物已到,马上可以提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