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聂二夫郎这才满意。
“你这幅画如若不急着用就先借我两天。”
孟晚忙道:“二叔嬷说的哪里话,您若是喜欢尽管拿走,我再画就是了。”
聂二夫郎干脆利落的将画卷成一卷收了起来,“既如此我也不客气了,你们玩吧,有空去我那儿坐坐。”
他雷厉风行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孟晚是一头雾水。
聂知遥暗道:二叔嬷不是不喜欢我这样心思深的吗?怎么见了晚哥儿那么亲热,明明晚哥儿比自己心眼还多。
孟晚又重新画了图,将图纸留在了聂知遥这里,让对方按样式和用途采买木料,黄挣请工匠在铺子里监工。
清宵阁他占了四分股算是创始人,聂知遥三分,黄挣一分,剩下两分收益是留在阁里,预备给优秀员工的奖励。
若将来有写手笔锋成熟,创作稳定,便签长期契书,用分红勾着人留在阁里。
敲定完这些,剩下的就只剩招揽写手了。
“万兄。”午休用餐时,宋亭舟守在廪膳堂门口,叫住了一个三十岁上下的学子。
对方停下脚步,双手合抱,举手加额,弯身揖了一礼,“宋兄,还没恭喜你这次顺利中举。”
宋亭舟同样回礼,“多谢万兄,三年后望你也摘得桂榜。”
此人名万绥,正是奉天之行,昌平府学的众多秀才之一,只是可惜落了榜。
万绥内心苦涩,面上却没失礼,“多谢宋兄吉言。对了,不知你叫我是有何事?”
宋亭舟斟酌了一番才说道:“万兄也知道我也是同你一般的庄户人家,从前家境并不好,只是后来家母与夫郎经营些买卖才缓和一些。”
读书人中不乏有爱搬弄口舌的,宋亭舟又算是府学里的风云人物,他家里的基本情况自然有人知晓。
如今卖油果子的早食铺子哪儿哪儿都有,众人都知道是宋亭舟夫郎卖了方子,又买了新居。有人便在背后编排几句:找个好夫郎才衣食无忧等酸话。
宋亭舟并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不在意,他会认为这本来就是实话。
家里富裕的书生也不会酸宋家这三瓜两枣,说这些话的多半是农户人家供养出来的读书郎,这些人分外抱团,万绥也是其中一员,只是没有面上编排过旁人,算是这些寒户里头的边缘人物。
“宋兄是何意?”万绥有些摸不准宋亭舟找他说这话的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