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家子人又围在院子的石桌上吃饭,中间是一盆冬瓜蛋花汤,两个凉拌小菜。
边上是用竹编小浅筐盛着的肉包子,一筐八个。
他们四个分两筐,宋亭舟自己一筐。
孟晚吃了三个半,剩下半个偷偷扔进宋亭舟碗里,对方两口吃了。
吃饱了就开始说这几日的进展。
“一间是城北的二进院,房间够多,位置同咱们年初刚来府城时租的差不多,相隔一条街,咱们若是买下来,往后不住了租出去也是方便的。”因为年年都有考生赴府城租房。
常金花问了个最关心的问题,“多少银两?”
孟晚把拇指食指中指都捏住,其余两根弯着,对常金花比了比。
饶是知道不能便宜,常金花还是咂舌,“这么贵!”
孟晚手撑在桌上托着下巴,“另一个更贵,八百两,但位置实在是好,在城南,离夫君进学的位置更近些,虽是个一进的,院子却大着,足够咱们一家子住了。”
他这么一说连卢春芳都听出来了,孟晚更心悦城南这间。
不管是七百两还是八百两,常金花都听得眼晕,“其实咱们院儿也不是住不下,这么一看,柳堤巷一年二十两还挺便宜的。”
孟晚道:“旁的都好说,柳堤巷确实也是住得下的,但现在还好,冬日干冷,夫君早晚要赶路回来,就是再好的马车也没有屋子里暖和,别说咱家车厢薄薄一层木头,在里面坐上这么长时间到了府学都提不起笔来。”
他们当时手里实在没钱,匆匆找了个能租得起,人流又大可以支摊做买卖的地方,可城西本就离位处城东的府学最远,宋亭舟每日骑马进学,要骑近三刻钟才能到府学,冬日若是下雪地滑,没准会更慢。
既然现在家中银子宽裕,何苦还要遭罪呢。
他解释完常金花也明白过来,他们往后不知在府学待上多久,还是儿子进学重要,“既如此,那你就看着定下吧。”
既通知了家中长辈,说明孟晚已经是看定了,他也不拖拉。为免麻烦,等宋亭舟休假了两人一齐去与房主签了购置房产的文契,上头详细写明了房屋位置、面积与价格,聂知遥那边介绍房产的人做见证,双方依次签字画押。
孟晚将银钱一半给了见证的人,一半给了先房主,这都是当着大家的面做的,等去官府过了户,见证人自然将余款还给先房主。
见证人挂着张笑脸,“宋夫郎想的周到。”
房主也没什么话说,如此也不怕尾款拿不到手,大家都放心,没什么可指摘的。
接着一行人又到府衙户房里去办理过户手续,将房产过到宋家名下,再缴纳了相应的契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