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春芳稀里糊涂的跟着,怕出去又要花钱,也说:“要不你们去吧,我回家泡豆子去。”
孟晚劝道:“就那么一点活,一会儿回去顺手就做完了,还用你们这么惦记?”
他笑道:“跟我走就是了,总不能将你们卖了。”
他们上了主街,一路往北走,快到北门的时候有一间极大的瓦舍就开在路边上,上面是用极好的红木做的牌子,上书:昌北瓦舍。
禹国以东为尊,昌平府的城东坐落的都是试院、官府衙门、府学书肆等,瓦舍这样下九流的场所是不准开在城东的,可除了城东的其他各处却大大小小各有坐落。
其中城西与城北交界处的这所昌北瓦舍,便是附近最大也是最有名的,里面设有八座勾栏,戏班子,说书、杂技、皮影……分的是五花八门。
孟晚见其他勾栏门口也是大大小小人来人往,不时还有戴着帷帽的公子小姐带着仆人尽兴而归。看了一会儿后,他直接拉着常金花与卢春芳往最大的平桥勾栏走去。
平桥勾栏是昌北瓦舍里位置最好,也最大的一座勾栏。门外候着两位门童,“夫郎,进咱们平桥要买票,六文一人,图个六六大顺的意思。”
俩门童是人精,一看就知道孟晚等人是头次来这种场所,倒也没有瞧不起人的意思,笑着将规矩说了。
孟晚从钱袋子里数出十八文铜板,交给他俩,“我们三人看。”
门童立即递上三个一指宽的细长手牌交给他们,“三位拿着手牌进去,里头自有伙计给你们找座位。”
孟晚打头阵,掀了帘子进去,一眼便看见中心处设有一座戏台。戏台高出地面三四米,台上设有乐床,后头另有古门道,穿过古门道应该就是戏房,这座勾栏是专给戏班子设的,也是昌北瓦舍里最招人的买卖。
他们赶得巧,台上刚演完一台戏,正在报幕。
“张协状元?”孟晚轻念。
“咱们就看这个吧。”
围着戏台是建的层层加高的观众席,看台上一排排的座椅夹在一起足能容纳八百余人。
孟晚他们来得晚,座位不算太好,但因戏台子建的大,也能看清台上表演。
楼上自有雅间对着戏台子,孟晚逮住个在看台上来回穿梭的小二问:“小二哥,楼上的雅间是怎么个说法。”
小二笑意不达眼底,敷衍着说:“二两银子一间,茶水可续,瓜果另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