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亭舟挡在孟晚面前,遮住中年妇人的目光,“他是我未婚夫郎,陪我一起来镇上的。”
“原是如此,小哥儿长得真是俊俏,和书生郎正相配。”中年妇人恍然大悟,就说两人长得不像兄弟。
禹国民间的民风倒是没那么严苛,虽说未婚的哥儿女娘差些,但也是能在家人陪同下逛街的。定了亲事的也能同男方一起约出去游个船,赏个灯。
这种偏远地方的小镇讲究的就更不多了,但陪着一起租房,到底还是有些出格,因此中年妇人纵然不说,心里也认为孟晚是那等哄男方带出来玩乐,是个不安分的。
孟晚手里拿着两串糖葫芦,乖乖巧巧一言不发,眼睛打量着这间坐东门朝西的厢房。
照旧进门便是厨房,左手边是个空着的灶台,灶上镶嵌的大锅被人取走了。
这也不奇怪,一口锅就值半两银子,是重要财产,属于分家都要急头白脸挣一挣的地步,人家走了当然得拿着。
灶屋左手边就是卧房,靠窗是通炕。不光泉水镇,整个昌平府因气候关系都没有睡床这么一说。下至贫民百姓,上到大府高官,皆是以炕为主。
只不过乡下多是土炕,而府城的名门望族们,家中以青石砖甚至玉砖为材料搭炕。
整个卧室与厨房都比家里的小了一圈,院子还是与人共用的,好处是院子有口井,不用再出去打水。
不过只一间房,宋亭舟怕是又要回书肆睡,孟晚虽没听他说过书肆住的地方好赖,但想也不是什么宽敞地方。
他读书本就学业繁重,与家人住在一起好歹不用操心饭食,睡个好觉。
“婶子,怪我们事先没说好,其实我们是要租间带门面的院子,而且至少有两间住人的房间。”
“哦,原是这样,那你们看这样行不行?”中年妇人带他们往正房边角走去,那儿有道锁着的角门。
中年妇人将门打开,门后竟也是一间套间,后面位置小点可能是做厨房用的,往里走是一间正屋,户型倒是方正,四四方方的,孟晚约莫着有十二三平,做买卖倒也合适。
“这间也算不得铺子,那头的门打开就是街角,我家临街,也能当间门面用着,这小间儿搭个炕也能住人,你们看如何?”
孟晚心中还算满意,背着人又戳了宋亭舟一下。
宋亭舟便问道:“那不知这价格?”
中年妇人见宋亭舟似乎看中了,便道:“你们是黄老板二儿子带过来的,我也不当外人了,若是光这一间门面就是三两半,院内的厢房四两。”
“唉……”孟晚叹了口气。
中年妇人不知其意,“这……小哥儿可是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