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学生认为,一个好的夫子才能让人受益终生,民间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故而幼稚园这个阶段的孩子,接触什么样的夫子尤为重要。”
“有些同窗虽然学业颇佳,但却并不擅长与人交往相处,并且性格急躁,未必适合做义教。故而学生认为他们在义教之前,还需经过一番磨砺与筛选。”
云苓听明白了顾翰墨话中的意思。
义教不能像抓壮丁一样,随便逮住一个人就往幼稚园里塞,学习能力强不代表会教学能力强,更甚者有些人是难以忍受和三五岁大的孩子朝夕相处的。
所以要开设教育专业吸引感兴趣的学生,那些生来就亲和力强大,也喜爱小孩子的人,最适合做老师。
关于这个想法,云苓也考虑过在几年后实行,只是没想到她从未提起过,顾翰墨却能如此和现代思维同步。
这个提议在现代人看来很寻常,可放在古代,那便是真正超越当下时代背景的思想举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