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副市长让杜怡奇打电话让所有出去的局委办,每局交纳配套资金三千元。杜怡奇心里简直没法开口,所以站在原地不说话。
李副市长大概看明白了杜怡奇的意思,对他说:“赶快去打电话要吧,不要觉得不好意思,没有不好意思,咱们就是穷财政,我就是州区域里出名的要饭常务副市长,快去打电话吧!”
杜怡奇能怎么做,只好落实领导的指示。
各部门落实指示是坚决的、有力的。
上午打的电话,下午的时候这些钱就悉数交齐,比收缴欠交的暖气费容易多了。
有了经费的保障,择日就要启程了。
再穷的政府日子都好过,从没听说过哪个政府吃不上饭。
到外县市考察出发的的名单一改再改,三辆车又突然增加成了四辆车。原定的五个单位又增加到八个单位,因为有几个局积极申请,主动参加,誓要将外地的先进经验学到手。
多出去几个人倒不是问题,李副市长最担心的是经费问题,他要求杜怡奇问财政、国土、交通部门各收三千元作为经费的补充。
杜怡奇自然得该个打电话,当然给那些显得比一般的局长牛得多的局长,杜怡奇说话是很注意的,他会告诉他们,领导已经决定让他们出去的决定。这样才好要他们的钱财。
结果财政局局长说经费不成问题,万一杜怡奇这里的钱花完了,由他负责保障。
杜怡奇明白财政局长虽在自己的面前说,但并非是为了保障自己,而是因为有市长、李副市长带队。
有这句具有革命大无畏精神的话,市长、李副市长还有什么说的,只能对自己下属的革命觉悟表示高度赞赏,一句话,讲政治,有高度。
五个单位去学也是学,八个单位去学也是学,又有多大区别呢。
近二十个人的考察团的名单发到了全省比我们发达的N个县市,因为边境市实在是太落后了,在这个省里,随便可以挑出来许多比边境市发达的县市。
如果按照考察是要学习经验、借鉴优势的惯例要求,那么、边境市是不应该被别的县市列为考察的对象的。可是每年也会有许多考察团来到边境市考察学习,杜怡奇有时闹不明白,他们到边境市这样落后的市上,是来考察什么、借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