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世子听闻张府意欲将家丁分散了开来,心下十分不解,便来寻温宥娘解惑。
楼船的顶层除了两家并无外人,温宥娘便请了孟世子在外室中品酒。
“不知孟世子对玉佛之事有何见解?”温宥娘坐在一边榻上问。
孟世子一听,先是眨巴了下眼,随后似乎是领会了温宥娘话里的意思,啧嘴道:“郑家那点子事,谁不知道?”
言下之意便是郑家内部之争,才导致了玉佛之事了。
不过温宥娘也没真心想问孟世子对玉佛之事的看法,她不过是为了给家丁之事给个由头,好忽悠他罢了。
“可若不是呢?”温宥娘问。
孟世子虽是纨绔子弟,然而也不是智力有碍,怎得听不出温宥娘的言外之意,加上本就有些惜命,听到这话一下子有精神了。
“温家娘子这是何意?”孟世子忙问道。
温宥娘并没有回孟世子的话,只是看向站在孟世子身后的贴身小厮。
这小厮温宥娘眼熟得很,就是在郑家铺子里大张旗鼓的闹着郑家把孟世子给皇后娘娘的寿礼弄坏的那一人。
按道理来说,小主子身边的小厮,多是长辈们所赐,大多比跟着的人年纪要大,或者比之沉稳。
然而这个小厮的言行,却让人琢磨出了不对味儿的地方。
至少温宥娘没看出他有什么地方比孟世子年纪稍长,或是沉稳半分。
“恩。不知世子身后那位,可是国公爷所赐?”温宥娘转而问道。
孟世子见温宥娘不肯直言,心里跟猫抓似地,恨不得掰开温宥娘的脑袋看她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不过想跟做从来都是两件事,孟世子被温宥娘勾得求知欲旺盛,却也只能强压着心里那股质问的冲动,回道:“是我母亲奶嬷嬷的小孙子。”
孟世子父母不算是早亡,然而离世之时也不算年长,至少那时孟世子不过九岁余。孟世子能变成如今这性子,也与父母离世,不曾再被精心教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母亲奶嬷嬷的小孙子,按道理也是值得信任的。
因此温宥娘就直言道:“听说世子当初与郑家约定的是待玉佛到了京中之后,由郑家人亲自送往贵府。如今怎的又亲自来取了?”
孟世子一听,也不是什么无关紧要之事,就道:“还不是戚家那小子!不知道发什么疯,跟我闹了一场。我觉得京中无趣,便出来散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