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恪翻看着河北山东的战报,颇有些纳闷,“徐世绩这家伙到底要干什么?”
房玄龄看了看地图,上面已经一片小火花了,“算了,由着他们去折腾吧,反正就那么几个人也折腾不出什么事来。
魏刀儿那十万人看着不少,真要让刘武周全力冲锋,用不了几个回合就没了。
既然答应了让他们演全套的,那咱们就看着呗。这样也好,把那些沉渣余孽全部翻出来,也省得以后再出乱子。”
张恪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大地图,是他画的小图,请人在白布上给护成大的,以方便挂起来查看,这比较符合他前世的习惯。“李世民的速度够快的啊,八月十四,已经到了龙门了,照这意思是准备到关中过中秋了?”
自从八月初拿下霍邑以来,李渊所部以李世民为先锋,猛冲猛打,顺利攻取了汾河谷地的一连串城市,拿下了临汾诸县,来到了绛郡。
虽然绛郡已经被齐国远搬空了,但是陈叔达已经从各县抽调了足够多的粮食物资充实到府库里,足够李渊大军吃用一段时间了。
在绛郡休整的几天里,李渊所部就进军方向产生了分歧,李世民主张西进,从河津龙门过黄河到龙门关,与正在此处作战的梁师都会合,一起对付张恪。
李建成则主张南下河东郡,取河东之后直接西进蒲津关,抢战冯翊郡,进而占据永丰仓和潼关,招兵买马,沿渭河进击长安。
两个人虽然自起兵之时就有些不同意见,但是那时的总体方向是向南,总算是还可以交流一下。
但是现在一个要向西,一个要向南,两个人的矛盾在众人面前摊开了。
最让人难以琢磨的是,李渊这个老狐狸竟然不表态,表示要听取大家的意见。
其实他倒是没有什么心计,只是真的难以表态,因为不管选择哪个方向,都是有利有弊的,而且利弊真的很难算计。
要是按李世民的计划西进关中,那就等于把腰腹让给了屈突通,他只要自河东郡出兵北上,就可以拦腰把李渊的险切断,让进入关中的队伍成为无源之水。
要是按李建成的计划南下河东郡,就不得不跟屈突通的几万名精锐骁果面对面,以李渊现在部下队伍的士气和能力,能跟骁果拼到什么地步,李渊心里没底啊。
从他的内心来说,其实更倾向于西进,因为那才是卡脖子的办法,属于奇兵,想打胜仗,很多时候靠的就是奇兵。
南下与屈突通作战中规中矩,是正兵,很难出现奇迹。就算是最后战胜了屈突通,怕是也没有能力兵出蒲津关了,因为一定会是一场惨胜。
可是他不得不维护李建成的面子,因为李建成是嫡长子,是他默认的继承人。
李世民虽然有才干,但是这个孩子野心太大,要是不好好控制,自己百年之后,怕是要兄弟相阋,祸起萧墙。
由于这种奇怪的心理作怪,他不好当面明说,只好请手下文武官员们帮着他一起来分析,来确认应该走哪条路。
其实连他自己都没有发现,他其实也想看看,自己手下这些人,到底会如何站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