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孙氏想起自己的小叔子虞世南正好在家里休沐,急忙请他出来迎接内侍太监到大厅。
说来很好玩,虞世基和虞世南虽然是亲兄弟,两个人却截然相反。
虞世基官居内史侍郎,是杨二真正信任的心腹之臣。这小子前期还算是依法行政,可是后期完成黑化以后,整个就变成了饕餮,只进不出,大肆收受贿赂,变成了人人欲诛之的奸臣。
可是他的亲兄弟虞世南虽然一身的本事,却甘于清贫,只任了一个小小的起居舍人,也就是每天记录皇帝言行的九品小官,温饱都很难解决。矛盾的是这兄弟两个人不管是为人还是处事,分明都处在食物链的两端,可谓水火不容。
偏偏人家兄弟感情挺好,两家人一直都住在一起。
虽然虞世基送米送钱虞世南从来都不收,但是并不妨碍两兄弟有空时常把酒言欢,叙说兄弟感情。
历史上宇文化及谋反要杀掉虞世基时,当时虞世南曾经几次要求替死,虞世基的几个亲儿子也要替老子去死,可是宇文化及都没有批准,只砍了虞世基,对他的几个儿子和虞世南却网开一面,生死关头人家的兄弟感情是经过历史考验的。
虞世南听说皇后派人来了,兄长不在家,自然出面接待来客。
可惜萧后安排的事情跟他没有关系,他也只好陪着笑脸坐在张恪一边。他没有想到,萧后专门安排人送过来的贵客竟然是一个少年,剑眉星目,虎步龙行,颇有些威武之气。
朝中勋贵家的子弟他认识的不少,尤其是来江都的少年他几乎都认识,可是却没有一个可以与眼前少年相比。
确是容貌不凡,气度雅量,一看就是做大事的人。
好吧,他们这些文人看事想事的角度有时会跟普通人不一样,反正就见了这一面,虞世南对张恪的印象好到爆棚。
张恪则一边回忆着前世历史中记载的兄弟两个人的有趣往事,一边也在悄悄打量着陪在身侧的虞世南。
这位已经快六十了,虽然面容枯瘦,却依然精神饱满,花白的头发挽得很仔细,整个人像是一面磨光的铜镜一样,看来清贫的生活虽然劳苦了他的身体,对他的精神没有造成任何影响。想想也是,他投靠李二的时候已经六十多了,后来硬是活到八十一岁才找阎王爷报到,生生靠长寿把自己给挂到了凌烟阁上。
“虞世叔,家父乃齐郡张须陀。我父子久仰世叔清廉自守的情操,一直仰慕在心,却无缘一见。今天一见,了结了我们多年的夙愿,真的是太高兴了。”
张恪知道这位是后来李二的干将,嗯,本着能挖墙脚绝不放过的精神,张恪挥起了小锄头。
虞世南摇摇头,“老朽而已,少将军谬赞了。”
“世叔不必过谦,家父尝与小侄私下言,世南大人,不但有出世之才,还有五个别人没有的长处。”
张恪说着看了看虞世南,这老家伙心志倒是很坚定,老奸巨猾,挖墙脚这活不好干啊。
虞世南眼皮翻了两翻,想听却没有说什么,一付洗耳恭听的样子。
“一是事上忠心,二是孝悌持家,三是博学搏闻,四是才华横溢,五是书法奇绝,不知世叔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