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赵南星的触动也很大,他本身就是儒学出身。读书吧
关宁再次强调道:“并非是把原有的学说摒弃,只是将之作为基础项,就比如在科举中所考核的明字一项,需要考生通篇背诵那些繁文,你觉得有用吗?”
“其实是没用的,而这些条条框框,反而是把人束缚住了,大大限制了人才的产出,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赵南星还在思绪中。
良久他才是开口道:“暂且抛开利弊不谈,如何让人接受是一个问题。”
“这传统遗留可不容易改变。”
“读书是为了什么?”
关宁问出了一个问题。
赵南星直接回答道:“学而优则仕。”
他恍然大悟。
“您是准备把这内容用于科考中?”
“对。”
强迫着人改变原有思维,还不如让他自主的去改变。
如果把新学作为考取功名的内容,他们便会自主的去学习改变。
因为对他们有用。
“陛下看来早已有准备。”
赵南星开口道:“臣还有一个问题,学习新内容同样也需要老师教授,可按您所说,这么大的变革,很多老学究都教授不了。”
这是一个先后的问题。
“国学在元武初年就开始教授新学了,这三年来,已经培养出一批可以教授的人才,虽然不多,但也可以摆开架子。”
国学就是原来的国子监更改而来。
关宁下了大功夫改变其原有不良风气,并寻思想活泛学子教授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