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朝对于人口的流动,管束很严格,若非碰见大灾,原则上是不允许底层百姓流动的。
原因嘛也很简单,在古代社会,人口是最重要的资源,一个地区的人口若是流失过多,对于当地的经济会产生致命的影响。
同时若这个区域还有一位“爵爷”,那么整片区域的百姓就都是这个爵爷的私人物品,有了足够多的人口,爵爷才能从朝廷领到对等的补贴。
像是最低等级的男爵,食邑三百户,按照大燕的规定,每户可以领取三十文的朝廷补贴,封地内人口多出这个数量,不会增加补贴。但若是人口少于这个数量,补贴就会随之减少。
北庄县境内虽然没有爵爷,但各个乡镇都有乡绅、里正,他们的收入也跟人口息息相关。
现在没有发生大灾,北庄县各个村落的人口却开始主动往南店村靠拢,对于其他村子的乡绅里正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噩耗。
除此之外,吸纳这么多流民,对于南店村来说,也不是一个好事儿。
凭空多出这么多的人口,又没有爵爷可以庇护,其他村子的乡绅里正,自然会想方设法把人给赶回去,中间保不齐就会出现一些暴力事件。
掠夺人口的过程,从来都不会一帆风水,往往都伴随着血腥。
可让陈庸把这些人赶走,他又实在是狠不下这个心。
眼瞅着村外的茅草棚越来越多,陈庸愁的腮帮子肿了。
其实陈庸完全不用管,等流民数量到达一定数目的时候,县衙方面肯定坐不住,会派人来把这些流民遣返回原住所,但每天早上跑步,看到这些流民面黄肌瘦的样子,陈庸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尤其是昨日早上,他看到一家六口分一碗粥的样子,心里当时就跟压了一块大石头一样,让他喘不过去,气的让学生们多跑了两圈。
陈庸在心里不断跟自己说,自己不是救世主,帮不了那么多人,能让南店村这百十来号人过上温饱无忧的日子就已经很不错了,要是再继续做下去,让朝廷怎么想?
一个没有功名傍身的秀才,却让几百号人吃饱穿暖,甚至还顿顿有肉,这是要干嘛?
要造反吗?
“娘子,你说我是不是有病?”陈庸靠在柳含烟的大腿上,喃喃问道。
柳含烟轻轻的捋着陈庸耳边的长发,温柔的说道:“相公只是心软,见不得别人受苦。”
“如果不管这些,我们的日子可以过得很好,甚至比皇帝都舒坦。”
“可我只要一闭眼,村外那些人的脸就在我眼前不断的飘啊飘,他们没有说话,但我却能听见他们心底的声音。”
“为什么,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