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酒馆中酒客尽皆准备遮去此节不欲同四个明显是关外口音的太学院学生争论的时候,一个突兀的声音陡然接口道。

    酒馆之中本就三教九流俱存,并不是所有人都不知道皇家学院学子中的两种分别。而显然,这说话的人就是了解太学院学子区别的人。

    听到这人的话胡亥刚刚舒缓的神情陡然一冷。

    这出言之人显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普通老百姓,能对太学院内外分别如此清楚的人,不是世家子弟就是咸阳富户更或者是朝廷中人,最不济也是有点底蕴或者在朝中有人的家伙。

    这样的家伙不可能不知道朝廷对待关中秦人和六国百姓的态度。而在知道朝廷态度的情况下,在关中秦人和六国民众产生矛盾的情况下不仅不想办法化解,反而火上浇油,如果不是愚蠢之至,就是居心叵测。

    果然,原本那说话的年轻人包括跟他同桌的三个太学院学生听到这满是鄙夷和挑衅的话,四张年轻的脸庞瞬间涨的血红一片,齐齐朝着话语传来的方向看去。

    不仅仅是因为这话语中透露出的对六国民众的憎恨,更重要的是那话深深的刺痛了四个太学院年轻人心中那脆弱的一根弦。

    他们只是候补,学院中的候补学子。

    不是他们愿意做候补,而是因为学院中对学子每半年的考课越发的严苛,能者进,弱者出,德才兼备,缺一不可。

    虽然严苛,但是学院的学生们没有任何一个人有怨言或者不满。

    原因何在?

    因为这严苛的制度针对的是所有学院的学生,而不仅仅是他们这些候补,更为重要的是每一次的考课,都由宗正府监察司和礼部、吏部以及皇家学院组成的考课团来进行考课。

    任何的收买都是没有用的。因为每一次无论上榜还是下榜,都会送交皇帝书房,为什么下榜为什么上榜,条条巨细。

    可以说,皇家学院内的竞争比之血与火的战场也丝毫不逊色,只是前者搏的是前程,后者则是搏命。

    好在,至少如今看来这制度执行的还是很不错的,因为竞争是良性的。

    但在这些学子有意的煽动下,使得这几个候补学子脆弱的心有些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