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赢,如何以最低成本、最高胜率、最稳妥的方式和人选去赢这一场仗,才是关键所在。
而在河东如将星崛起的周彻,是他舍不得弃用的极佳人选。
国力再强横、天子再支持、准备再充分,有时候前线将领不济,也能把胜局打成败局——此事世祖武皇帝早已验证过了。
“父皇。”
大皇子周元站了出来:“既如此,可照样用六皇弟为将,督军北上,讨平并州。”
“让二皇弟入驻幽州,领偏师盯住长城一线,截断随时可能插手的西原后续大军。”
“由太尉为帅,总览全局。”
“此老成谋国之言。”司徒杨复立马附议。
太尉朱龙微惊,急视大皇子。
可对方紧垂头颅,哪里看得见他?
大皇子一开口,群臣之中,超过半数起身,皆附其意。
太尉贵为中枢最高武官,位居三公之尊,又是名将出身……哪怕年事已高,但论及能力、资历,都是有资格统领两名皇子的。
可对于朱龙本人而言,揽下这个任务,好处和风险不成正比!
其一,主攻是六皇子,他的学生二皇子干得是卖力不讨好的偏师策应——与平叛河东时,恰好相反。
其二,他贵为太尉,升无可升;并州事关西原,而西原近年之强盛,天下共知。
赢了,他难以再进;输了,他老而不保!
其三,六皇子和二皇子势同水火,争锋相斗不可避免。
自己一旦挑上这个担子,等同于亲身下场,和二皇子持刀并列。
以三公之尊,直接和六皇子对上!这岂能是好事?
不见此前司空王宸游步局外,寻机施手,都落得一个翻船覆族的下场吗?
可事关国家,更关系到二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