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在的知识水平,是不可能培养出这种伟大科学家的。
但是事情既然发生了,杨七就得想办法解决。
他不可能学萧倬那个贼婆娘,把养不起的人赶出国家去,也不可能学习赵德芳,任由别人挟裹着自己的百姓离去。
养不起就要抛弃掉?
这种事杨七不会做。
从寇准告诉了杨七粮食问题以后,杨七立马召集了他手下的重臣们商议此事。
俗话说一人计短,两人计长。
然而,在这种问题上,人再多也没有用。
一群重臣围绕在一起,最终就商量出了两个办法。
一是减少兵马粮草的配备,所有粮草一应减半,供给百姓,确保每一位百姓每天有一碗稀粥或者肉汤能够喝到。
二,购买粮食。宋辽两国虽然缺粮,但是宋辽两国地主们手里,肯定有囤粮。而且还可以向折家、曹家求助。只要付得起足够的价钱,一定能从他们手里弄来粮食。
杨七当即就采用了这两个办法,并且提前一千年,抛出了大锅饭这种传统。
以百人为单位,在一个锅里搅马勺。
燕京城里的官员们,全部被杨七派遣往各府去监督此事。
同时,杨七派出了三队使者,分别前往折家、曹家,以及汴京城购粮。
派往折家和曹家购粮的使者,会直接去找曹折两家主事人,直接从两地大规模征粮。
派往汴京城的使者,则是去找南国钱行,然后以南国钱行的名义,向大宋的粮商和地主们购粮。
分别派出去了人手以后,杨七就在燕京城里等消息。
时间一日一日的往后推。
杨七手里的粮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消耗。
每日,杨七都会踱步到工地上,看着那些勒紧了裤腰带干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