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夜饭,孙氏跟大安这语重心长的道。
大安摇头,“儿子常年不在爹娘跟前尽孝,留小花在家里,好歹也能代替儿子……”
“的心意爹娘心领了,”孙氏再次道。
“儿啊,有这份心意,就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爹娘在家,不用担心,把小花带着,听话,听娘的话。”孙氏道。
大安还想再说点什么,杨若晴出了声。
“弟弟,也就别再坚持了,听娘的话。”她道。
大安这才点点头。
边上,小花心里暗暗高兴,但同时,又有些离愁。
毕竟在家里待了将近十年,突然就要离开去京城,她也有些不舍。
而且也惦记着爹娘……
决定好了小两口一起北上京城,孙氏立马就把这消息告诉了孙家和老杨家。
打算这两天筹办两桌饭,大家伙儿一起吃一顿团圆饭,算是为大安践行。
消息传到老杨家,老杨头他们倒是很欢欣。
老杨头专门过来叮嘱大安,“乖孙儿,到了京城,好好做事,不该说的别说,不该问的别问,咱老杨家人凭着顶天立地的本事行事。”
大安饶有耐心的听着,不时点点头。
杨若晴也对大安这叮嘱:“不管是还是子川,抑或是姐夫,们三个说白了都是出自寒门。”
听说在齐皇之前,上一任皇帝当政时,朝堂上几乎被高门大阀给把控。
底下那些寒门学子,靠着科考脱颖而出的,终究是凤毛麟角。
即便这凤毛麟角考中了进士,甚至状元,真正入仕的时候还是官途惨淡,升迁希望渺茫。
付出一百倍的努力,也很难得到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