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庞籍抹杀老种功劳原因之一,自己没有做好,却让自己一个部下得逞,脸面往哪里搁。
现在改变之。
为了这个反间计成功,范仲淹、老种与郑朗三人联手在操作。
得到书信,范仲淹与郑朗对视一眼,对叶清臣说道:“我们要回去。”
三白渠他们只能提供参考意见,非是他们正职,两路的边事与军事才是他们真正职责所在。
范仲淹亲自来到环州,见到李文贵,同样握手言欢,说道:“我已经写了奏折上报朝廷。你回去对你们家大王禀报,我们大宋正等候他的佳音。一旦他与天都大王共攘义旗,铲除昊贼,我将会泾原路郑行知同时发兵助之为西平王也。一举平定西北!”
李文贵听得冷汗嗖嗖,一旦两个野利同时举兵谋反,宋朝两路十几万军队再做一个配合,西夏马上就要灭亡啊。
点头说道:“是,是,我这就回去禀报。”
范仲淹与老种郑重地将李文贵送到边境,再三叮嘱,依依不舍让他离开。
看着他走了,两人相视一笑。
证明老种反间计有了效果。
若不是如此,范仲淹也不会坐视老种胡闹。
老种打出第二张牌,苏吃曩。这人与山遇惟亮的孙子十分相似,是西夏人,其父还是西夏的官员,十分得野利遇乞赏识。但苏吃曩自己却留恋宋朝,逃到环州投奔老种。
老种将苏吃曩喊来,赐其官职、锦袍与真金带,与范仲淹同时担保若事成,会向京城上奏表其功劳。让他去做一件事,元昊曾经赏给野利遇乞一把宝刀,野利遇乞对这把宝刀十分喜爱。在石门川前老种与郑朗还亲自看到野利遇乞腰中佩着这把宝刀。
什么样子,刀未出鞘,没有看到,但每次看到他时都佩戴着。打的正是这把刀的主意,让苏吃曩返回天都山,利用他父亲的关系,将这把宝刀偷过来。
想要李元昊杀死野利兄弟,这还不够的,需要泾原路郑朗那边配合。
郑朗派人从后方找了几个战俘过来。
几乎所有贵族子弟全部一一释放,这个政策比较成功的,这些贵族收容不易,除非授官,才能安心。授个鬼官!不如释放回去,让他们大肆宣传。反正投降不杀,以后两国开战,必然会有更多的西夏战士在不利情况下举手投降,又能向各部族做一个人情,使他们渐渐再次到向宋朝。
现在做,稍稍迟,但亡羊补牢,未失时晚。再过几十年,西夏立国真正稳定,做就成了无用之功。
还有一些将领需要从他嘴中得到情报,没有释放。这些将领呆在后方有许多人不安份,提的战俘正是几个将领,并且这几人对野利不是那么忠诚,多次在渭州抱怨野利遇乞无能,害苦了他们。
将他们提到渭州,未进来之前,郑朗与狄青在说话:“虽我多次让野利遇乞活命,然而此人似降未降,让人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