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概念再稀薄,在鹄的认知里也没有亲人花钱找另一个人要自己命的概念,没有奴隶会那么做,也没那个能力和必要。
亲人相残的概念自然是有的,只是鹄并不觉得那有什么残忍的地方,不过弄死亲人的方式也不是花钱粮买命。
角斗场上,谁和谁都可能成为对手,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一切皆有可能,而在角斗场上碰到时,都会全力以赴杀死对方,取悦观众,换取自己未来一段时间的存活。
鹄无法理解贵族之间为了无关生存的事用粮食这么重要的东西去换亲人性命的行为。
那可是粮食啊。
在已经给过粮食换质子们脱困后又偷偷用粮食换他们去死....这是无聊还是粮食太多?
鹄不解便干脆不发表该怎么处置,而是问乔:“那我们怎么办?”
乔理所当然的道:“自然是将粮食给收下来,至于杀不杀,等回去以后问问头儿。”
质子牵扯得有点大,真杀了的话,前些年被诸国联军给灭了的灾难君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得回去好好讨论,但送上门的粮食不拿白不拿。
乔又捞了一大笔粮食,与鹄满载而归,同时向盗趾回报了第四种情况。
盗趾也没想到还能有这么一出,虽然也是没想到,却不是和鹄一样的原因。
他识文断字,看过不少史书,知道人族的贵族为了权力能做到什么程度,只是他没想到贵族会和奴隶合作搞死亲人。
高贵者即便是战死也理应死在高贵者的手上,若是死在氓庶奴隶手上,那是对高贵者的侮辱。
大约一千年前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奴隶徙卒在战场上为了保护主人而杀死敌人的贵族,这被视为对血统贵族的侮辱,最后那名奴隶被他的主人献出做了人牲以平息死者亲人的愤怒。
自那以后氓庶奴隶都学乖了,在战场上不会杀死敌人的贵族,最多困住缠住,等着自己的主人来负责俘虏或杀死。
对于盗趾的不解,常仪很是不以为然。“你读史的时候肯定没去了解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
盗趾疑惑。“难道不是我理解的这样吗?”
常仪道:“当然不是,战争打了很久,伤亡很大,最后双方实在是精疲力尽打不下去了,于是和谈,死的那个贵族是国君的近亲,因而交出那名奴隶是和谈时达成的条件之一。谈不上对高贵者的侮辱,只是因为他是奴隶,他的价值不足以让他目光短浅的主人付出代价保他的命。对高贵者的侮辱这种说法应该是奴隶的主人为了挽救自己的名声而传出的,毕竟,抛弃救过自己的下属并非好名声,很难遮掩,如此一来,用另一种释义来覆盖是最有效的。”
盗趾唯有无言。
乔长了知识的同时还没忘记自己与鹄的来意。“那,这些质子怎么处理?”
盗趾道:“路上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