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与其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一群世家豪族的联合政权。每一个世家豪族都有私兵,他们的官职、兵马都是世袭制。
其原因就是这些私兵,本来就是他们养的。
面对南方的山水,自己又应该如何做?丹阳、豫章两郡还好一点,可除此之外的吴、会稽两郡,未免有些头疼。
“至于会稽郡,其实开发程度并不高,别看版图大。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山越异族的聚集地。他们占山而守,铸铁为兵,一旦作物成熟就会下山劫掠。”
刘晔和赵三娃,显然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若我等不能解决山越之患,沿用朝廷以往的策略,倚仗吴郡世家豪族是最妥当的办法。”
“办法虽好,终究会成为心腹之患。”吴明直接否决。
刘晔见状没有多言,心知主公以做出决断。其实当吴氏商会成立的那一刻,很多事情便已然注定。
“示之以威,施之以恩。一味用强硬姿态,亦或者为对抗扶持世家豪族,利用世家豪族之力开垦江南。不如缓一缓,或许能更好。”
“就比如西北部,朝廷养天下数百年,起初哪里有如今之羌族。无非是逼迫太过,让各族抱成一团,才有现在之患。”
“山越不是一个国度,也不是一个族群,只是我等对生活在这一片地方的异族统称。所以不应该把他们当成一个整体考虑,而是想办法逐一收编。”
“淡化山越概念,才能以更加轻松的方式达到好的效果。”
吴明侃侃而谈。
当他们出现的时候,才会出现我们。言语的力量,有时候强大到可怕的程度。明明有更好的办法,何必如此急迫。
“概念?”刘晔陷入到思索中,有时候主公总会抛出一个意想不到的词汇,引人情不自禁陷入到沉思中。
“主公打算如何做?。”
“花钱,就算用完最后一分钱也不能停下建造各项设施的速度。没有人就想办法,去深山老林中招募山越人,兴办私塾厚养士人。”
吴明毫不犹豫说着。
赵三万咂舌:“村里有这么多钱吗?。”
“什么是钱?钱就是资源,只要有资源就不愁钱。”吴明回复,对着赵三娃吩咐:“以丹阳太守,征南将军的名义发文江南四郡,一月后向所有世家豪族、商贾举债。”
“诺。”
赵三娃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