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介绍自己来县里是拍摄有关客家人的片子,正在选道具和外景地,当然还包括演员,没想到偶遇表妹们。
陈堂主举杯欢迎,宾主齐举杯。
在竹影蕉叶下,将偶遇的友谊化为杯中酒。
条案上左边置着一块太湖石,中间放着一盆柏树盆景桩子,右边陈列着一套手工制作的风水罗盘,有方有圆,品相古朴,比车床做出来的要粗糙些。
盘面的线条为黄铜条打隔断,中间用黄杨木镶嵌,工艺复杂。
风水罗盘背面,刻着阴文的凤翥堂标识,这就是传说中第一风水村的风水师们,订制产品。
陈堂主解释:
自己原来爱好竹艺,做加工出口,后机缘巧合,在此遇到一位老艺人,把王氏风水罗盘的技艺传给他,潜心学习,也只得到了一点皮毛。
他指着竹墙上挂着的书法说:
“师傅希望我把王氏风水罗盘技艺传承下去,所以一直没有离开山里。”
我说仅做风水罗盘,是否市场太小众了?生存怎么解决?
他说除了维持原来的竹制品加工出口,师傅还传给他王氏风水全套堪舆,因此时常也有乡里乡亲,起屋、择坟、上梁等各种生活、节庆所需,求助他的看风水做仪式。
他的介绍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他一只脚在槛内一只脚在槛外。
我想要是没几下真功夫,这么一身时尚的打扮,几乎是风水师的梦幻版本,也不会受到乡亲们的欢迎吧。
大隐隐于市。
两位表妹收拾完后起身告辞了,她们就住在村子里,把空间留给我们。
我向他订了一套风水罗盘,表示如赶不上拍摄用就先借用样品。
目送小吴下楼去工作室后,我从文件夹中拿出放大的第二块印模照片,推送到他眼前,试探地说:
希望陈堂主能讲解下这块图形的风水。
陈堂主握着的杯子茶水洒了出来,他失态地问:
您这是要断阴还是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