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振华宣然很愿意在这里工作,但是陶振华就是喜欢和韩勇抬杠。
韩勇接着把和德国人的事情和陶振华说了,还有就是让罗伯特,艾斯到上海办事还有收留孤儿的事情。陶振华其实心里也是感激。看到村里的近一千名孤儿都是靠韩勇养着,国民政府没有做的事情,都让韩勇给做了。就这一点对于陶振华这个留学生来说就是不简单的事情。陶振华又和韩勇规划朱泾村的未来。
德国人和张治中将军都走了,韩勇在军营里又呆了几天。
因为韩勇这里种田没有很高的税收,那个刁老爷拿到韩勇的盐到广州哪里去卖,就把朱泾村的地全部给了韩勇,韩勇就把土地按照人头分地,一个人五亩,就是不能把田种荒了。
今天走到离村里大概二十公里的地方。
在一片农田边,有一批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开挖着沟渠,而远处,正有几个穿着短衫长裤的人走过来。
“老乡,你们在挖什么呢?”当这几个人走到工地旁边,其中的一个人开口问道。
“也没挖什么,就是挖些沟渠。”回答的是一个穿着打着很多补丁衣服的老农。
“是明年灌溉用的吗?”
“是啊,这一大片田的收成一直不是很好,就是因为水的原因,但今年那个什么朱泾村在那边修了个水库,等把这个水渠修好从那边引水过来,以后的收成就可以增加不少。”老农说话的时候明显带着一股子的喜悦。
“那这么说那个朱泾村修这个水库让大家都得到实惠咯?”
“可以这么说吧,至少这附近的几个村的人都可以用的上水了,也不用象以前那样为争水源而打架了。”
“以前还打架?”
“打!怎么不打。不打就没有水用,娃子,看你是外地人,不知道我们这,别看我们这小河多不缺水,但其实很多河边是不敢种地的,到了夏季,一场雨就可以把这河面给抬的老高,庄稼全部冲掉。现在有了那个水库,水走的稳了,大家也都可以放心用水开地了。”
“哦,这样啊……那老乡,你们一般种些什么?”
“以前靠天吃饭,也就只能种点苞谷、花生啥的,现在敢开田了,而且今年修水库时我也去了,挣了点工钱,明年打算多种点水稻。”
“这一片田都是您家地?”
“哪有。这一片是我们村地。我家就得这么两块。”老农指着不远处地一片新田。
正说着话时。从水渠工地地远处跑过来一个人。边跑边挥舞着手大喊着。一直站在问话人旁边地两人看到后向问话人靠近了两步。右手向怀里摸去。
“都别碰。这里地人不会对我有威胁。”问话人及时地制止了身边两人地举动。
直到那个人一口气跑到面前。气喘吁吁面色涨红地说道:“韩村长。你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