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一点,就是充足的人力!
没有科技,人工来凑。
过去不敢大张旗鼓,是想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如今,秦泽煜已经登基,圣旨也明发天下,洛清清就没有什么顾忌了。
她索性调集岭南地区的所有流人、军户、囚犯等,全都拉去禹岭隧道干活。
直到这个时候,广城刺史才发现,郡王府居然暗中进行了这么大的一个项目。
他也终于明白,秦泽煜的三千先锋营是如何绕开广城,“无声无息”地走出了岭南,参与汤泉宫变。
广城刺史世家出身,自然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不过,因为距离的缘故,他的消息有些滞后。
京城的秦泽煜早已活捉了小王子,将一些世家分支、末流小世家等都杀了一遍,稳定了朝堂。
广城刺史收到的消息,却还是秦泽煜带领三千人马“从天而降”,并在灵堂登基!
就便是这样滞后的消息,也让广城刺史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秦泽煜早已不是那个被流放的定北侯世子了,而是一手遗诏、一手传国玉玺,名正言顺即位的新君。
现在的情况,不是广城刺史问郡王府找后账,而是担心秦泽煜、洛清清这对新晋帝后,会不会找他的麻烦。
“其实,这禹岭隧道的事儿,我也算‘默许’了啊!”广城刺史这般安慰自己。
这话,倒也有几分道理——他没有拦阻!
虽然之所以没有拦阻,是因为他不知情。
但,没阻拦就是没阻拦,原因什么的,也可以解释为“默许”。
即便不算功劳,可也不是过错吧。
广城刺史一边如此自我安慰,一边努力回想,过去的三年里,可有得罪郡王府的地方?
广城刺史发现自己虽然没有在秦泽煜流放期间照顾过秦泽煜,但也好像没有在他落难的时候欺辱、得罪过这个煞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