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再出一个九卿或是三公,洛家便有望复兴,也有机会重回一等世家的行列。
更何况,洛铎逾如今还成了外戚,只要皇后在位,洛家的富贵便不会减少。
然而,外戚的名声终究不够响亮,哪里比得上一等世家的门第更加清贵?
郑御史心中暗叹,这孩子终究还是太过天真、太过自以为是。
他提醒洛铎逾:“且慢,《氏族志》并非‘勋格’,不以官职、爵位为评判标准。”
他提到“勋格”,不仅是为了劝说洛铎逾,更是在提醒朝堂上的诸位大臣。
他想要告诫那些异想天开的勋贵和寒门子弟,不要以为自己现在位居高位,就能将家族抬进世家的行列。
想要成为世家,需要几百年的积累与沉淀,仅凭一代人的显赫是远远不够的。
洛铎逾却并未被郑御史的话所动摇。
他继续摇头说道:“《氏族志》虽非勋格,却也要求累世公卿。”
他的语气虽然客气,但心中却已开始对那些老臣们产生了不满。
在他看来,这些老臣们双标得厉害。
一方面,他们不允许勋贵和新晋寒门凭借官职挤进世家的行列;另一方面,他们却又以累世公卿作为世家的评判标准之一。
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洛铎逾举例道:“比如傅氏,自高祖起,已经历四代帝王,尊贵七十余载。而傅家在建立皇朝之前,就已经是柱国大将军。
若按时间计算,傅氏位居高位也有近百年的时间了。”
他话锋一转:“但即便如此,若严格按照世家的标准来说,傅氏仍然不够格。
然而,君臣尊卑有序,傅氏为君,岂有屈居于臣下的道理?”
“铎逾深知自己人微言轻,但我还是认为,傅氏当为世家!”
这不仅是他的个人观点,更是他此次朝堂之上的第二个目的——将傅氏推进世家的阶层。
坐在主位上的秦泽煜,看到洛铎逾在朝堂上挥洒自如、侃侃而谈,心中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