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都在围观,第二天早上,村长帮忙制作的厂牌就被挂在了土屋门口。叶珍珍还特意用红绸布盖着,打算等机器到了再揭幕。

    一切准备就绪后,叶珍珍带着朱凌前往县城的机械厂取机器。她事先的宣传让几乎全村都知道她要去县城拉机器的事。

    起初,大家都等着看笑话,以为这些年轻女性会闹出什么乱子。

    没想到,她们不仅把厂房打理得井井有条,甚至已经挂上了厂牌,现在真要去拉机器了。这看起来不像是在开玩笑,而是真刀真枪地干起来了。

    在县城机械厂,张主任早已准备好机器,一见到叶珍珍他们,机器就装上了车。机器很大,连拖拉机都拉不动,只能由厂里派人送来。

    张副厂长笑着说:“看到你们年轻人这么有干劲,我们也愿意帮一把,不然可不会这么破例。”

    叶珍珍感激地说:“谢谢您,等我们厂子发展起来,肯定优先考虑从您这儿买机器。”

    张副厂长笑着回应,但心里清楚一个小厂要赚到这笔钱不容易。

    机器装车时,叶珍珍注意到它们都很旧,有些甚至是返厂维修的。但她并不介意,只要能用就好。她认为,即便机器简陋,仪式感也不能少,这样才能更好地宣传工厂。

    于是,她借来红布和红纸,亲手写下厂名,贴在车上,还在车头装饰了大红花,显得格外喜庆。

    张副厂长见状,也不禁赞叹:“你这小姑娘,真是有两下子。”

    叶珍珍笑着说道:“好事自然要热闹庆祝一番。”

    要是能放鞭炮,她肯定要一路放回去。不过,今天她是坐着拖拉机回家的。工厂派了一位师傅,开着拖拉机送她们到大河村,顺便教她怎么驾驶。

    虽然没有鞭炮,但拖拉机的轰鸣声已经足够吸引眼球了。

    经过公社时,不少人好奇地走出来观看,还以为公社买来了什么新东西。直到车子驶过,人们才发现上面写着“大河村大队农作物加工厂”。

    “他们什么时候建的工厂?我们怎么一点都不知道?”有人低声议论。

    巫主任挠了挠头:“前阵子有几个知青来盖章,可能是他们吧……”

    当车队到达大河村时,场面更加热闹了。

    叶珍珍特意选在中午,大家都下班的时间进村,这样可以让工厂开业显得更加隆重。她也信了一回老话,希望工厂像中午的太阳一样,未来红红火火。

    村民们惊讶地喊道:“珍珍真的把机器运回来了!”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村里不是说不会支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