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将士抬着用腰身般粗的巨木,加紧打造而成的结实木架。
分别放置在了红衣大炮的前后。
后面的木架用于抬高大炮的尾部,这样可以降低大炮的射击角度。
前面的木架则起到支撑的作用,以防大炮在开火之时,会失控导致炮口向下倾斜。
袁宗第他们竟然巧妙地运用这种办法,来改变红衣大炮的射击角度。
把炮口原本45度向上的射击角度,近乎调成了平射。
后面又有士兵如同纤夫一般,拉着绳索奋力向前,那些士兵拉着的是巨大的石块。
石块下边有士兵不停地放下去手臂粗的原木,如此一来,石块便能更加容易地向前滑行。
那些半人高的石块,被拉到了那些大炮的后面。
众多士兵纷纷使用撬棍,把巨大的石块撬到恰当的位置,距离那大炮的末端仅有半寸左右的微小间隙。
原来他们是借助这些巨大的石块,来抵御大炮开火时产生的强大后坐力。
这便是袁宗第他们在这十几天之内,绞尽脑汁所想出来的应对之法。
并且他们已经进行了多次试验,充分证明这种办法是切实可行的。
他们准备凭借这样的平射火炮。
强行轰开敌人精心修建的防护墙,接着再轰开敌人的城门。
同时,在大军的左右两侧和后方,都部署了充足的防御力量。
用以防范敌人从其他方向发起偷袭……
……
长春城的城墙上。
阿巴泰和瓦克达望着明军气势汹汹地大举来袭。
起初的时候,他们还比较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