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厥:龙归沧海,凤舞九天。
待得凯旋,皇城内外,皆传颂君王与美人的佳话……
墨渊看完,将试卷传给另外四人。
文先人手抚胡须,沉吟许久,缓缓说道:“四厥层次分明,考生站位与想法超前,眼见独特,可惜文字排句参差不齐,深度不足,我给三十一分。”
“文学士见解正合我意,三十一分。”
就这样,他们给出三十一分的高分。
此时试卷已经改到六千余分,超过三十分的,只有一份。
文先人心里遗憾,这篇歌赋写得很好,审题重点全部抓到,可惜笔力尚缺,离传唱五十国的要求,相差甚远。
看笔迹,文先人敢肯定,这篇文章是他们新月国太子,董浩的文章。
天才,可惜笔力不足,要是再有五十年的沉淀,他也许能写得更好吧。
此时试卷已经改到最后,这也是最后一批改大题的试卷。
墨渊端起茶杯,轻轻喝一口,目光不经意的扫过最后一箱大题试卷。
今年,可能没有好歌赋出现了吧。
墨璃为这次群英会准备了五年,她的文采早已超过我的笔力,眼光更是准确无误,按理说早就应该有考官拿她的试卷来了,为何还没有动静?
难道她这次审题不准,出现失误?
不可能吧,她性格沉稳,不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
就在这时,一名考官大喊。
“好,我敢说,这篇歌赋,绝对是这次文试的头采,无与伦比。”
说话的人是一名老者,激动得手舞足蹈,这篇歌赋是他审到的,满分也等于出自他的手,同样会跟着传唱,名流千古。
当考卷拿到墨璃五人手中,他们都仔细阅读。
《凤求凰,君心难测》,一看标题,就让人有种读下去了解故事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