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王松,说说你的看法。”

    “老宋的观点,我是赞同的。”

    “天州市刑侦支队这边已经对被害人的人际关系进行了详尽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被害人身边认识的人当中是凶手的可能性极小。”

    “我赞成老宋的说法,提出的在逃犯是凶手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是以死者的社会身份来看,一个公务员,一个教师……似乎和在逃犯很难扯上关系。”

    “我的建议是,双方很有可能在案发前,发生过冲突。”

    “可以从被害人在案发之前的空间轨迹调查一下。”

    “大概就这些。”

    李东林对王松和宋明光的判断,是认可的。

    这两人,虽然在各自的刑侦支队不是什么领导,但是就办案这一块来说,在全省绝对是最牛逼的几个人之一。

    而且两人的猜测也并非是空穴来风。

    凶手的杀人手法,其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凶手当时的心理状态。

    凶手在案发现场杀人时,非常从容。

    手段又非常残忍,显然不是第一次杀人才有的经验。

    李东林的初步判断,也是对方一定是有多条人命在身的在逃犯。

    但是,不是说锁定了在逃犯这个身份,就很容易破案了。

    相反,案件的侦破会更加困难。

    毕竟,如果对方这么好抓的话,他们也不会成为在逃犯。

    “小陆,伱这边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