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的情况怎么样?”韩冈问道。

    王旖🈅摇摇🅸头,“还是在殿🅨外。”她的声音低了点,“看样子有些难了。几个翰林医官出来后脸色都不好。”

    韩冈皱眉,想了想道:“过两天🜍如果太皇太后的病情还不能好转的🇑🗵话,天子当会让宰辅去大相国寺烧香祈福,到时候就看人选和人数了……”

    韩冈话说了半截,王旖却明白,宰辅们去相国寺的人数越多,地位越高,那么就代表🖞📬🝽太皇太后的病情就越重。如果是宰相王🚊👨🋙珪领着两府的全班人马去相国寺,那基本上就可以等着天🀧⚴子大赦天下了。

    放下了太皇太🙮🍳后的病情,王旖看着桌上厚厚一摞书册,又看看韩冈手上🆦👴的书卷,从字体上看,当是手抄本:“🟖官人今天读的什么书?”

    “正在看史🁢🇞🙫论呢。”韩冈将手⚟💦🔇上的手抄本扬了一扬,“苏家父子的。如今空闲的时候多,正好多看点🋣书。”

    韩🀥⚢冈前生只知道唐🐜🀫宋八大家,只以为苏家父子三人诗词歌赋写得好,但后来才知道,文名可不仅仅是诗词歌赋。苏家父子当年在京***名,靠的是史论和治策。

    苏洵写了《几策》、《权书》⚟💦🔇、《衡论》🞡🕪,苏轼则是写了《进策》《进论》五十篇献与当时的仁宗皇帝,苏辙当时还差一点,但他也有十几篇论史的文章。

    三苏父子文章一出,在京中又得欧阳修🁥、梅圣🄃🞃谕等文坛宗主引荐,一时名声大噪。

    韩冈今天将三苏的文章稍🅨稍浏览了一遍之后,才知道为什么王安石要说他们是战国纵横家一流,的确🋣全都是纵横捭阖的议论文。

    “官人觉得三苏之作如何🅨🅨?”王旖很感兴趣的问道。

    韩冈皱眉想了想:“三苏的⛤🜚🂪作品主要是论,对史事的评论,以古讽今。不像司马君实那般,近似于单纯的史官了,而是秉承春秋之法,以史论明儒门大义,世间有称之为蜀学者,不为过当。如今的各家学派多论🊥心性义理,以解经释义为上,蜀学偏近于史,算是个异类。”

    王🀥⚢旖讶然:“笔削春秋……官人评🄞⚕👑价这么🞡🕪高?”

    “该怎么说,似是而非🚐💤,得其形而已🈦🀧⚷。老苏倒也罢了,但苏子瞻的《进策》二十五篇、《进论》二十五篇,只是花🁈团锦簇而已,更像是凑个整数,硬给凑上五十篇。”

    韩冈翻了翻手上的书,指着其中一篇给王旖看:“苏子瞻的一篇《论诸葛亮》,说‘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示尝不以谭、尚为戒也。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

    王旖摇着头,她过去除了三两篇有名的之外,苏家父子🎩📲的史论并没有多🆦👴读,没想到里面🖨这么不靠谱,“读过《三国志》就不该这么想。”

    韩冈点头道:“所以说这是纵横家之流的想法,以为花点钱、动动嘴皮子,就能让敌人不战自溃。‘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从曹丕和曹植的关系上推到天下英雄上🂢,这个引申,毫无道理可言,当真是一厢情愿!怎么不拿去比李世民?”

    “爹爹过去也说是苏家父子是纵横术,一🞡🕪开始就不怎么喜欢老苏的史论。”王旖回忆道:“当大苏参加礼部试时所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爹爹知道‘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是杜撰后,就更是不喜欢了。”

    皋陶是尧时的法官,他三次判人死罪,而尧则三次宽宥罪人。这一个典故是苏轼拿来证明尚书中‘罪疑惟轻,功疑惟重’这句话的前半句—☒—这八个字,也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这道题目的来源——但此一典故,主考官欧阳修不知道,副考官梅圣谕也没听说过,考官们没一个听说。

    欧阳修和梅圣谕以🐜🀫为自己读书不广,不知道这一典故的来源,虽然其他考官认为无所依据要将之黜落,可欧阳修见文章写得又好,也就信了他。但当知道是苏轼所写之后,欧阳修一追问,竟然是杜撰!

    “不谈文章好坏。从议论的原则上说,如果论据是伪造的,论证就毫无依据,论点也便不可能成立。整篇文章写得再好,都是不合格。”韩冈笑了一🏴🞕📾下,“时人将此事当做一段轶事,但要是这样的作风用📂😀♶在政事上又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