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宫中赐下女官之前,王家商议朝上大事时就光明正大有王熙鸾一个位置了。她的位次在王佑前面。
温瑛、王佑、王佩、王仁皆对此皆持默认态度。
贾瑚闭门守孝,从前他每逢休沐还到林府或定安侯府,如今都不去了,也不见人,只派林之孝几日一次替他往定安伯府和林府问安送东西。
王熙鸾接到了贾瑚的信,那信上的恭喜字样让她看了数遍,才满足把信收起。
她不再做什么针线,也不再动笔作画,琴棋也都成了装饰,只每日练几张大字读几页书。余下的时间,她都专心投入习武、和将士们熟悉、学朝中事和思量她下一步该如何做上。
世上无女子从科举出仕之路,可能她这辈子也只能碰见趁夺嫡大乱立功这一个机会。
对于王熙鸾来说,没有什么的重要性能排在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某人的女人”活在这世上之前。
本四殿下忠礼郡王因名声过盛,引得圣上和太子不满猜忌,所以借口王妃生育躲了,下朝就往衙门走,出了衙门便回府,不但不与户部官员往酒楼去宴饮,甚至连往宫中去看望文妃娘娘的次数都没变多。
皇子未封爵时,若无圣上召见或特许,一月许每逢初二、十六各入宫拜见圣上皇后,看视各自母妃一次,共两次。但有爵位后,便可随时递牌子入宫请安。
当年二殿下忠勇亲王母妃已亡故,三殿下忠诚郡王未得封爵时,因戚贵妃在圣上处颇得宠爱,便替三殿下求来了随时入宫的恩典。今岁五皇子出宫开府,瑶贵妃自然也给五皇子求了这份恩典。
而四殿下出宫三年多,一直是实实在在按着一月入宫两次的规矩行事的。文妃也从未替四殿下求过什么。现四殿下有了爵位,不按照初二十六的日子进宫了,但一个月也只入宫两三次,还大多是在太极殿议事后顺便入后宫,可谓是在不耽误正事的情况下,低调到了一定地步。
有心人见忠礼郡王就这么躲了不甘心,在后宫便有了他只顾妻儿不顾母妃,不孝顺的话出来。
在宫内的文妃被明里暗里讽到头上,却不为忠礼郡王辩解。
人说:“老四和他王妃还真是夫妻情深,这还不到生产的时候,他就差和他王妃寸步不离,连文妃妹妹都不来看了。”
文妃只说:“果真这样?哎,他成婚都四五年了,只得开诚一个孩子,我没少嘱咐他,让他把韩氏这胎定要照顾好,生下来不拘是男是女,好歹好看些,也让开诚有个伴儿。我以为是我说得他烦了他才这样,原来他都是在陪韩氏?真好,真好。”
众人见文妃这样,都没了话。
文妃回宫后,还着人收拾出许多补品东西,命送给忠礼郡王妃韩文月,传话让她好生将养,不必来请安。等下次忠礼郡王再入宫和她请安,没等忠礼郡王坐热乎,她就把人赶走了,让忠礼郡王好好守着他媳妇孩子。
没能败坏忠礼郡王名声,挑拨文妃、忠礼郡王和王妃之间的关系,有心人见一计不成,又生出一计,某日问文妃:“文妃妹妹,你这么喜欢孙子孙女,怎么不给老四多娶几个侧妃庶妃,好叫他开枝散叶?便一时挑不出来好姑娘,先赏几个丫头给他就是了。我看老四那后院儿也太空了,怎么就那几个人?便你没想到,老四王妃这么个孝顺媳妇,你都这么疼她了,她怎么也不知道给老四挑几个可心的人?只怕是……”
可任人怎么问,文妃只不答。等连皇后都开了口,要挑几个宫女儿送到忠礼郡王府上时,文妃才起身,木木道:“多谢皇后娘娘和娘娘们美意,但老四府里没人是我叫他不许这样。”
说着,她脸涨得通红:“我和他说,他媳妇又不是不能生,他也不是什么人物,弄什么非要生十个二十个的?和他媳妇好好养两三个孩子,都养活就罢,别整那些不知品行来历的人到身边,再把我孙子给不明不白的害死了!”
这话音一落,凤藻宫内真是落针可闻,寂静无声。